被点赞为“人间烟火”后,地摊这次彻底火了。最近同事之间讨论最多的就是该推个小车卖点什么,什么烤冷面、煎饼果子、衣服、首饰,总之吃穿住行样样都涉及到了,似乎曾经上学时期校园后面那个热闹非凡的小吃一条街又要回来了。
一下地铁就看到一堆排队的人在买烤面筋的日子应该是六年前了,那个时候笔者刚到一线城市工作,一个应届毕业生赚不了多少钱,幸亏每天晚上下地铁回家的路上,都有各种物美价廉的地摊小吃等着自己,10块钱吃个炒饭就美美的了,早上再来了鸡蛋灌饼,5块钱又解决一顿,但是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小摊的身影逐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高楼大厦,各种商圈店铺,自己的消费水平也“被迫”提高了不少。
这种情况也是没办法的,店铺和地摊相比投入成本大,附加在商品上的价格也会相应增加,就像你在地摊买一份小吃只需要5块钱,但是当你在店铺买一份小吃的时候就需要10块钱,你觉得价格贵了,但店主其实可能还是赚了原来一样的钱,店家有的时候也是无奈的。而很多事情利弊都是共存的,这几年大马路确实干净了不少,空气环境也净化了很多。
时至今日,地摊又要卷土重来了,而时机恰到好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组数据,今年3月左右成都出台相应措施,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
截至到上个月22号,成都全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748个,大型商场占道促销点82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891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
这样的“烟火气”给城市带来的惊喜远超预期。
可以当楼市遇上地摊,就更让“一铺养三代”的神话被泼了盆冷水!
商铺这几年可以算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早些时候商铺作为不动产可以防通胀,每年又可以收到稳定的租金回报,是非常好的投资渠道,而且就算不出租,自己做点生意也是很火的,所以投资商铺的数不胜数,加上对于开发商来说,修建商铺也是一本万利的事,商铺的售价会比住宅高出很多,谁不喜欢赚钱呀,但是这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情况并未持续太久,商铺就被冲击到。
1、互联网
电商在进入我们的视线后,让互联网淘汰了许多实体。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比较,假如你是一位做服装生意的人,相同的进货渠道来源下,如果你是做实体店家的,就需要支付高昂的租金,尤其是在成熟的商圈里占据一席地位的,租金成本会更高,除此之外还有人力成本、水费成本等,这些内容算下来,你就要考虑衣服的价格售卖多少才能合适。
但如果是电商的话,你相当于搭建了一个虚拟店铺,不用缴纳高昂的租金、商水、商电,只需要自己费心宣传和服务就好,这样的投入成本下,你还会选择实体吗?
2、住宅
是的,这点没有看错,就是商品住宅对商铺的冲击。这些年商品房实在太火了,你想想20年前的房价是什么样,再看看现在房价,所以不管有钱还是没钱的,资金几乎都被住房市场吸引了过去。
前段时间,央行调查统计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在《中国金融》撰文称,调查显示,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净资产均值为289万元。我国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住房拥有率达到96.0%!其中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
人们满心满眼的都是商品住宅的增值效益,和商铺相比,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住宅的盈利点更安全,更优。
3、眼下,地摊经济也来了
在地摊、电商、商铺这三个选项里,挑出哪个成本最高的话,商铺当选无疑。商业的本质是要利益最大化,地摊经济开放后,对普通人来说就是零门槛做生意,就算失败了赔也不会赔多少,承担风险小,所以短时间内,一定会对商铺有较大冲击。但长远看,我们也可以这样思考地摊和商铺的关系,当地摊发展到一定时机后,也需要升级换代,商铺就成了不二选择,因为有前期打下的基础铺垫,所以地摊转换成商铺的风险也小,可这都是后话。
虽然上面提到的三点内容对商铺的冲击不是毁灭性的,但短时间来看,商铺确实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