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诸葛找房
如果说用什么词总结2019年的楼市,小编首先想到的是“张弛有度”。在房住不炒的机制下,房地产市场始终保持平稳运行,土地、金融、需求是“张”,供应则是“弛”。
1-2月份延续去年年底的市场低迷态势,返乡置业潮爽约,成交量下降、房子难卖,一边开发商打折促销的声音不绝于耳,另一边各城市为留住人才各出奇招,抢人大战进入白热化;但进入3-4月份后,受季节因素影响,春节期间积累的购房需求被集中释放,加上开发商、炒房客、媒体同时炒作,使楼市出现短暂的“小阳春”情景。只是好景不长,4月中央重要会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为主旋律,提出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整机制,为楼市大局稳定定调。
很快,在密集的调整措施下,6月份后楼市热浪开始退去,尤其是到了7、8月份,各种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真实的情况也显露出来,市场首次出现房产市场、土地市场“双降”现象:相关数据显示,从市场表现上看,1-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757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增速回落,销售额70698亿元,涨幅趋缓,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7月单月业内机构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8%,一线城市环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18个三四线城市下降12%。
土地市场也有一个特殊状况,重点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连续三月回落,自6月开始溢价率下跌,流拍率走高,土地市场整体热度下降,7月份一二线城市合计土地成交溢价率仅12个百分点,同比前几个月下滑明显,而8月份以来,市场降温趋势持续,在成交总价5亿元以上的地块32宗里,有底价成交的18宗,占比达56个百分点。
面对“双降”现象,老百姓更关心的则是未来楼市和房价怎么走。太远的我们兴许无法预测到,但15年内的轮廓或许已经清晰。在过去的19大报告中曾提出,预计我国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镇化率起码达到70%以上,完成主要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过去几十年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目共睹,但随着副作用逐渐显现,家庭杠杆率不断攀升,购房者的负债空间越来越小。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的房价收入比为9.3,从2009年1季度至2019年1季度,杠杆率从18.96%上升到54.28%,有些家庭甚至在用60%的工资收入去还房贷,这是有很大风险性的,同时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房地产调控这么坚决的原因。所以在730会议上,国家首次提出“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小编认为,这是在宣告,房地产以后不会被过度刺激,预示着房地产的比重不会持续扩大,在可预见的未来,房子的居住属性一定会强过金融属性,确保人人有房住是大方向,能买得起商品房的可以买商品房,买不起商品房的可以选择共有产权房、公租房等保障房。
既然房价回调的概率这么小,未来15年是继续留房还是存钱更划算呢?经济学家李雷此前指出,1980年时M2不足2000亿,到1990年时M2规模达到1.53万亿,到2000年的时候,M2规模达到13.5万亿,如今M2已超过150万亿了。这说明什么?通过储蓄获得的增值幅度,与货币的发行规模、其他生活费用的上涨幅度,就像“龟兔赛跑”,更别提能不能跟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了。
因此,虽然留房买房未来不一定好转手,或者难赚钱,但存钱显然是最不划算的。房价虽涨不了过去那么多,增值的黄金时段已过去,但城市圈都市群却仍然留有继续增值的空间,这些地方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型的发展,人口会持续流入,尤其是对于刚需群体来说,趁早购买当然是明智之举。套用李嘉诚的那句:未来买房看两个条件,房子是买来住的,可以,买来炒的,还是收手吧!
同样的首富级别的马云针对这个问题也给出了两个字,说得透彻,答案是“孩子”。的确,未来孩子才是一个家庭的根本,马云认为,婚姻不是进一步积累财富,也不是为了买房买车,而是为了一起要个孩子,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孩子才是无价之宝。
在如今的房地产市场,租房看上去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当家庭里多了一个孩子,家长们的态度必然发生转变,说白了买房的初衷不是为了自己,落脚点大多在孩子,投资房子是假,投资孩子的未来才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在小编身边,只要有点能力的父母都会为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选择一套适合上学的房子,哪怕面积不大,只求能落户上学,这在无形中也助推了楼市的发展。所以马云的两个字回复说得准确,未来只要有孩子,就会有家长一族的置业动力,甚至要比婚房一族来得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