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诸葛找房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思想早已沁入了中国人的骨髓之中,成了基因的一部分。老话讲的“父母在不远游”、“落叶归根”、“成家立业”等等词句,似乎都在向后人强调有一处属于自己落脚的房子有多么重要,同时也让人们在潜意识里形成一个认知:不买房就没有家。但话说回来了,没买房的人这么多,也没见谁睡在大街上呀!古代没有租房扶持和商品房,如今却是大不同,因此观念也该与时俱进才是。
据统计,中国是购房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只有27岁左右,与西方国家的人四五十岁才开始考虑买房问题的思路相比,不少中国年轻人早早就背上了一身债,被房子套牢一生,始终无法始终无法施展拳脚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很多人迫于现实,要结婚、要图安全感、要让孩子上学……可真正当上了“房奴”后才发现并不能得偿所愿。一些实例证明,房子无法拴住另一半的心、没日没夜的奔命也并没有增加多少安全感、买了房孩子依旧没能去上理想的学校。说白了,真正的安全感是自己拥有一颗强大自信的内心所给予的,而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事物。别说是普通老百姓了,就连富豪们也都不再迷信买房了,甚至连靠房地产起家的那几位大佬也纷纷“倒戈”。
玻璃大王曹德旺算是企业家中的佼佼者了,在人们的想象当中应该是房产无数的人物才对,可在一次采访中他却直言自己只有一套自住的房产,“财大气粗”的他把住过的房产转赠他人,没住过的都卖掉了。不仅如此,他还劝说妹妹也把多余的房产卖掉。因为他认为房子已经不是当下最保值的理财方式了,未来也许租和售都不方便,还要交大额税费和管理费。
小米科技的主事人雷军也对房地产十分感兴趣,并且还进行了房地产方面的相关探索。按理说以他的身价,买房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房子涨价对于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他曾经却建议应该降一半。同样是外行发家的电商大亨马云,在他给员工的内部信《未来年轻人,要学会租房子》中提到,房子过去可以买,但现在不建议买,而是应该租房子。在公开演讲时,他大胆预言“未来8年,中国最便宜的就是房子”,还建议年轻人“不买房,就创业”。有类似观点人还有王石,他说:年轻人的人生才刚刚起步,他们还有着无限的可能,不要着急买房,即使现在已经有能力买房,未来还有着更远大的地方等着他们去追寻。
如果外行企业家不足以令人信服的话,行内企业家也有话要说。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在2015年楼市正热的时候就建议年轻人别太早买房子,作为房地产大佬,他早就看透了市场行情的变化。中国房子已经够多了,可价格还是没能降到位,而行业的基本面又不足以支持房价继续上涨。虽然,当潘石屹、马云表达完相关想法之后,多地都出现了明显走高,很多人都说专家也有打眼的时候。但也许只有他们清楚,尽管眼前繁荣,背后的隐患却不能假装看不见。
曾经卖房子、炒地皮的李嘉诚、王健林,也选择在楼市繁荣时期卖房子,他们“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和“一平米都不留”的理论一出也是轰动一时。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随后也“呼吁”年轻人:千万别着急买房,因为他认为“价高不值”,还给出2字建议:“租房”。
为什么这么多行内行外的企业家,观点和做法都如此一致呢?一方面是住房数量,一方面是住房价格。当下的房价收入比太高,如果房子继续建造下去,未来可能“一文不值”。李超人用最后这4个字评价楼市,细想也不无道理,就算是一句忠告吧。
诸葛小编认为,面对楼市不应太悲观,也不应太乐观,还是要理性看待。买不买房不是专家学者们说几句话就能左右的了的,还是应该看个人需求。有钱有需要就买,没钱没需要也不要跟风消费。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地产大亨们打天下的时代了,市场和措施都在变,炒房的路会越走越窄,不如变现投资自己来的划算。房子还是要回归居住才有价值,只是实在勉强不来的就听听忠告,换个新观念观念开导一下自己,兴许能活的更加快乐洒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