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买房的时候总是会遇见这样一件事,即使心里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那就是公摊面积。公摊面积就像一根针一样,始终揪着每一个购房者的心,在公摊面积开始实施的这些年里,百姓们对它的质疑声始终没有中断过,但公摊面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全靠开发商一张嘴说的算的东西,即使我们有诸多不满,但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到准确的数字,所以真的想要为自己申辩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近几年,由于公摊面积在计量上缺乏统一的标准、收取面积上也没有设置上限、测量的方式也并不透明,导致开发商在公摊面积的设定上存在很多猫腻,针对公摊面积的诸多问题,许多权威的媒体开始接连发声,指责公摊面积的不合理性。人民日报发表了《买100平米房子只得70平米,这么坑的公摊面积到底怎么来的?》,文中指出,公摊面积长期侵占老百姓的利益,已伤害市场经济公平性。希望主管部门借房地产调控之机,探索科学合理的计价方法,切实保护人们的利益。新华社发表《“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文中指出,国际上都是按套内面积核算房价,而我国房价、物业费都要按照公摊面积计算,希望职能部门在治理房地产乱象之际,主动回应民众关切。
公摊面积最早起源于香港一地产商之手,当时的目的也是为了降低百姓对房价的恐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家对房价的接受度。公摊面积在香港实行的早几年,各方面运用的都比较合理,由于当时我们的房地产模式大多借鉴香港,所以也就自然而然的把公摊面积这一说引用了过来。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初期,公摊面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和引导的作用,但是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开发商也变得越来越不真实,很多不良的开发商都会在公摊面积上大做文章,使购房者处在一个越来越被动的局面。
但是如果我们放眼望向国际,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他们是没有公摊面积这一说的,在购房时也是如此,买到手的面积就是房屋真实的使用面积。而事实上,早在2002年,国内重庆就取消了公摊面积这一规定,实行套内面积计价,随后广州和北京也在不断探索试点。而有关媒体曾报道过,最先开始实施公摊面积的香港,也已经在2013年完全取消了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的概念,全部改为按使用面积计算。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继续执行这一并不算合理的政策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取消公摊面积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购房者需要按照公摊面积来缴纳物业费和取暖费,其实多层住户还好一些,高层住户就比较惨了,公摊的比例都能达到20%-30%。还有一些开发商会建造一些独立的车库,按照一定的售价卖给业主,但其实这些车库的面积早就已经算在业主的公摊面积里了,很多时候由于开发商对公摊面积实行不透明制度,包括的类别又众多,导致很多购房者完全分不清哪里是自己交过钱购买属于业主所有的,这样就很容易造成重复公摊,多次计价的情况,完全损害了购房者的合法利益。 另一方面,很多小区的电梯都会被物业用来投放广告,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益,而且小区电梯本就被算在了业主的公摊面积里,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很少有开发商会把这笔收益返还给业主,业主花钱买过来的公共面积,却被物业拿去赚取利益,这上哪说理去?
总的来说,公摊面积的存在还是弊大于利,对于这种藏污纳垢、削弱百姓利益的政策也到了该取消的时候,有关专家就曾表示“只要制度设计合理,技术和政策做到也不难”,由此可见,取消公摊面积是与时俱进的行为。
tzy8015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