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的拥挤、高密度的居住环境和居高不下的房价,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极大考验。选择在大城市定居的年轻人,往往不得不忍受局促的居住空间,压缩对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和多元化需求。
所幸随着这类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有一些独具颠覆性的团队和设计力量,正在悄悄改变这种尴尬的境况。
小空间,生活也可以不将就。
一对定居北京的90后的跨国夫妻,为设计师提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请求设计师改造他们20平方米的爱巢。
当设计师第一眼看到房子的时候,垂头丧气的感叹道:“这屋子真能住人吗?……”
闷热、潮湿、隔音差、局促的空间和尴尬的生活状态。然而,这却是广大年轻北漂一族的生活常态。

房子的基本情况一看便知,空间狭小,层高尴尬,夹层空间高度不足。
作为商住楼的一个格子间,上下空间毫无释放扩展的余地,上下楼极度不方便,以及基本的通风和采光都无法满足。
这样一个基础条件就很差的房子,如何改造成主人对屋子多功能的需求呢?

改造前平面图
改造策略:“时间换空间”
怎么解释呢?如果仔细思考我们一日在家中的空间,可将生活划分为若干模式,比如睡眠模式、工作模式、娱乐模式、餐厅模式等等。
而当我们处于睡眠模式的时候,当然无法处于娱乐模式,这就意味着在家中的状态都是单一的存在形态,所以只要将空间充分利用,在需要的时间调整成我们适合生活的状态,就可以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改造后平面图
关于生活模式的时刻切换,空间的任意重组,要如何实现呢?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设计师为这个20平方米的微小空间,特别发明了独特的可移动机械楼板,通过楼板的不断变化实现空间的灵活转变从而满足主人对不同功能的诉求。

通过2个楼板在不同高度的控制,满足不同空间需求。
靠里的红色楼板是可以在3个高度中变化,靠窗的蓝色楼板可以在5个标高变化。就是这么神奇,通过层高的切换,轻松实现空间增大术。

在这些不同标高的基础上,利用生活模式的定制,灵活翻折家具的变化满足不同居住模式的需求。

六大居住模式:起居,健身,电影,睡觉,多人居住,书房。
不同模式下,房间的布局各有不同。通过预先设定好的空间模式,只需通过操控智能系统,房间便可在起居室,餐厅,健身房,家庭影院,书房,多人居之间轻松自动切换,一步到位。
起居模式
起居模式中,通过两个楼板上升到最高点,从而在下方形成2.8m的通高空间,层高适宜,可以看电视,吃饭,聚会和娱乐。

充分将家具与柜体结合,当处于不同生活模式下,将柜体和家具打开,翻折,移动,从而形成丰富多样的功能空间。
餐厅模式依然是利用2.8m层高,从电视下方抽出的抽拉桌,下方的盒子除了储物,也可以拿出来作为凳子使用,以形成可以6人共同就餐的空间。
健身模式
健身模式需要整体而开阔的空间。于是由起居模式变化而来,通过移动电视柜体,在其后方形成迷你的健身空间,柜体后方设置了可以放置器材的健身架。

睡觉模式
当夜幕降临,进入睡觉模式。
睡觉模式将靠窗的楼板降低到0.45m,通过楼板自身形成了床铺。并且靠近窗户,可获得了充足的采光和通风。清晨,被阳光唤醒。

娱乐模式
同一块楼板,通过稍微上升到0.75m高度时,形成了家庭影院娱乐模式。通过电动幕布和电视下方的4个木盒子作为凳子,可获得2个层次的观影座位。

工作模式
将两块楼板同时升达1.05m高度时,形成了书房模式。靠近入口一侧结合打开的书柜,形成了工作台面。抽拉出凳子,形成工作角。
将一个榻榻米的茶室空间设置在靠窗一侧,使其拥有良好采光和视野。使用者可以通过入口的隐藏电动楼梯走入这个空间内。
多人居住模式
将楼板都上升到1900高度,形成了上下均可以住人的多人居住模式。上方可以睡4人,下方通过翻折的单人床也可以睡人。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家庭旅店。
如此多变的居住空间,安全颠覆我们对现代家居的认知,以及整体的室内风格,设计师也是从现代简约高科技的定位出发。
具备功能性的灯带照明和模块化的功能设备,让家成为生活微缩体。
这样的百变智居,智能化和人性化是系统也是设计的重点。
通过大数据查看、安全系统设定以及智能控制,实现安全和舒适便捷的生活。
通过大数据系统收集整个家庭的用电情况,并将其可视化展示在平板电脑和手机上,主人可以实时的监控家中的各类指标。
全屋智能控制系统,以安全为最优先考虑。首先是密码设置机制,只有通过密码才可以访问楼板控制菜单。同时引入了红外线幕帘技术,一旦检测到进入区域的活动物体,楼板便会立刻停止动作,以保证不会造成人身伤害,并且在智能面板旁边同时设置了自复位的紧急暂停按钮。
通过所有这些安全措施,加上本身丝杆的自锁特性,完全可以避免居家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通过ipad面板和手机控制,操控灯光照明系统和电动窗帘。浴室的入口采用了电镀玻璃,当检测到人在浴室内,玻璃会自动变为不透明。甚至连浴室镜也是可以听音乐的智能魔镜。
设计灵感
设计师的最大灵感来源于自动升降停车库,也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将空间最大化的解决方案。
抬升楼板机械体采用了在工业领域被广泛使用的丝杆升降技术,与德国大众立体停车库的技术类似。
由建筑师与德国机械工程师Tobias设计发明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用级别升降楼板。
通过旋转丝杆带动丝母上下升降楼板,断电后楼板将自动锁定,保证安全,安静和平稳。并且将空间自由重组和划分,让家真正实现灵活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