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石材研习社”关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历时将近一年的庄子像的创作已经完成。作品得到了香港儒学会会长黎世宽先生的高度赞赏,他说:“(庄伟平先生创作的)庄子像颇能传‘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声满天地!’之神韵。”现在谈谈庄子像的创作,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庄子其人及其思想个性特征
庄子(约公元前369至约公元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中期宋国蒙人。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创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流派——庄子学派(简称“庄学”),是继老子之后,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
就个性特征而言,清代学者吴文英在《庄子独见》中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冷眼旁观的人,往往心肠极热。吴文英又说:“庄子最是深情。”他把庄子与屈原进行比较,说:“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三闾”就是屈原,“漆园”就是庄子。可见,庄子是最具有世界眼光的人,也是最具有悲悯情怀的人。
就思想特征而言,庄子一生追求精神自由,主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他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内篇·齐物论)“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外篇·天道)“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外篇·刻意)因此,庄子对于生死、荣辱、富贵、名利、地位等等世俗的价值取向也就看得很轻很轻,很淡很淡。他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外篇·知北游)“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我生者,乃所以善我死也。”(内篇·大宗师)“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杂篇·天下)“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外篇·至乐)“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内篇·逍遥游)与此同时,庄子有特别强调“真”,强调为人处世的“本真”,他说:“不离于真,谓之至人。”(杂篇·天下)而“至人”恰恰就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理想境界——“至人无己”(内篇·逍遥游)。
庄子所追求的这种“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见之于生活,是一种享受;诉之于人生,便是一种审美。他对后世影响极大。国学大师闻一多先生说:“中国人在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可以说,中华文化,如果没有了庄子就变得残缺不全,也就黯然失色了。
二、石料的选择及作品的构思
用什么样的石料来表现庄子的思想和他的个性特征?或者说,什么样的石料才能更好地凸显庄子的风貌?是选择青田石,还是其他地方的石料?这是我首先遇到的一个难题。石料选择对了,实际上也就成功了一半。可见,石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可有半点马虎,必须慎之又慎。
经过比较长时间的反复考虑,我选择了一块长条形的石料。这是一块青田石,高82厘米,宽35厘米,厚25厘米。对于这么一块长条形的石料,当时我就想把它处理成一座人物立像。说实话,这么高的人物立像,我从来没有处理过。过去,我的人物作品,最高也没有超过40厘米,现在面对的却是超过以往两倍多的高度,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越有挑战性,就越能激发起我内心的创作冲动。我仿佛着了魔一般,被这块石料紧紧地吸引住了,满脑子想的就是它。魂牵梦萦,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当时,我面临的难题就是,到底该处理成全身像,还是半身像?还是介于全身和半身之间?这也是导致我寝食难安、苦思冥想的另一个原因。
就在我反复琢磨,权衡得失之际,我猛然间发现,这块石料竟然还有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白果色,也就是灰白色,与花纹图案,差不多各占一半的比例,白果色的比例还稍稍多一点点。这时候,我豁然开朗,霎时间有了一种顿悟。于是,我决定以白果色石料作为整个塑像的主要部分,即人物的主体。花纹图案部分基本上保持原状,作为整个人物塑像的下半部分。如此,整个作品就仿佛是庄子站在高高的山岗之上,纵览山下之丘,远观世界之外,既是他冷眼旁观宇宙苍生的外在形象,也是他内心慈悲情怀悲天悯人的真实写照。其实,庄子本身又何尝不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化高山呢?高山仰止啊!我想,作品这样处理,也足以表现世人对庄子的无限敬仰之情了。
这里,我想再谈一谈整个作品的色调问题。石料的主体颜色为灰白色,很像水泥的色彩,青田当地人便俗称之为水泥石,又称白果石。这种灰白的色调,属于冷色调,完全不同于玛瑙红与鸡血红,那么鲜艳而张扬;也不同于田黄石,那么明丽而温润;与同为冷色调的翡翠绿也截然不同,那么鲜亮而耀眼。这些都与庄子外表极冷、内心极热“最富深情”的本性背道而驰。这种白果石,质地纯净而细腻,色泽朴素而宁静;明快之中显出洁净,温和之中显出纯真,恰好与庄子的“冷眼看世界”的个性特征相吻合,也恰好体现庄子那深邃而悠远的哲思。
石料的下半部分带有花纹,仍以这种白果石的灰白色为主,夹杂着其他一些诸如棕褐、花白、淡黄的颜色,光泽也略显黯淡。这样的色调,显然不太合适用来表现人物的某种特征,尤其不适合表现庄子的思想境界。这也是当初我遇到的有一个难题。然而,艺术的高妙就在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粗俗变成高雅,把平庸变成神奇,赋予平凡的东西以不平凡的内涵,使之散发出惊奇的艺术魅力。这种杂色而带有花纹的色调,恰好可以作为高山的象征加以表现,用以衬托庄子那冷峻而温情的神采。
三、创作手法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表现庄子的精神风貌,在庄子像的创作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两种创作手法。一是圆雕,一是虚实结合。
【先说圆雕】
圆雕是一种空间立体的雕刻手法,即人物形象以空间立体的形态展现在观众面前,生动、逼真、传神。观众可以从前后左右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因而,圆雕的手法讲究简洁、凝练,高度概括。之所以要采用圆雕,而不是采用浮雕,主要就是因为,庄子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不受任何事物的约束,完全追求“无待”(即无所依靠、无所凭借)。一个临空的庄子像,仿佛庄子就是从太虚之中向我们走来。神态端庄、自然,平淡之中蕴含着深邃。不露声色,恬淡清静,却又激情澎湃,深沉博大。这种立体空间的雕像,周围没有任何的陪衬,身上也没有特别的装饰。庄子的人格魅力就在这种简约之中得到充分的显现。这就不是浮雕所能表现的。
【再说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又分为两种情形。首先,就庄子像的整体而言,上实下虚。上实,即作品的主体部分采用写实手法,呈现出庄子的神采与风貌,仿佛庄子由远而近,步履轻盈而稳重地走到你眼前。似近实远,似远实近。下虚,即整个作品的下半部分采用写意手法,隐去了庄子的脚,象征着庄子“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精神境界,体现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格特征。同时对带有花纹图案的石料基本保持原貌,以象征山的高峻,以此来烘托庄子的精神气度,仿佛庄子在苍茫大地上行走,对芸芸众生,对黎民百姓,及冷眼旁观又深情关注。
其次,就庄子像的主体部分而言,左实右虚。左实,即庄子的左手以写实手法,表现庄子手握竹简,正处于一种行走的姿态。竹简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它既可以表现庄子作为哲学家、思想家的身份,也可以象征庄子给世人留下的博大精深的精神财富。竹简中散发出来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悠远的文化长河之中,让我们徜徉在深邃而芬芳的文化氛围里。庄子手握竹简,也就意味着庄子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化源头之一。所以,国学大师闻一多先生才说:“中国人在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右虚,及庄子的右手以写意手法处理,隐去右手的手掌和小臂,只呈现出右手的胳膊。这一方面是因为要体现庄子行走的姿态,右手自然摆动而隐在身后;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即利用右手的虚无来表现庄子深邃而高远的思想境界。因为,俗话说,十指连心,手在很多情形下,都是心灵的外在表现物。换言之,手能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庄子的左手,已紧握竹简,表现得非常清楚,也非常充分。他的右手,我想就采用“虚”的表现手法,力求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在艺术表现上,有时候“不表现”反而比“表现”更能摄人心魄,“虚”比“实”更有艺术感染力。雕像维纳斯,之所以魅力无穷,让人回味不尽,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她右臂的残缺。这种残缺所产生的美,恰恰是不残缺所无法表现的。尽管艺术家们费劲心思,做出种种努力,要给维纳斯弥补她那残缺的右臂,但究竟以失败告终。采用“虚”的手法来表现庄子像的右手,目的即在于此。
庄伟平,1974年7月出生,浙江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喜爱绘画,经过专业培训后,到青田跟随卓乃枢大师学习石雕技艺,擅长人物、山水创作。2009年12月,被授予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代表作有《瀑布》、《红楼十二金钗》、《千彩同舞》、《春夏秋冬》、《新嫁娘》等。《春夏秋冬》荣获第二届·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来源:铭逸会
正在浏览此文章
热点推荐↓↓↓↓
✔自由坐标线法,解决石雕人物神韵问题
✔石雕要有非凡的想象力
✔看完这些石雕,近视眼瞬间减轻了。
投稿.合作.推广 请+微信stonesoso
【石材研习社】您身边的石材课!
微信公众号:stone5A
【石材商城】全国首个石材在线交易微商城!
微信公众号:scsc365
点击“石材研习社”,进入中国石材微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