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过程中,根据空间的特殊情况,或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额外增加的工程量,出现的增项属于正常现象。然而,由于部分装修公司和工人、设计师的不规范操作,产生了不为消费者所需,导致花费超支的恶意增项,使得尚未装修的消费者在咨询报价时谈“增”色变。
首先,消费者要意识到,增项作为客观存在的施工内容,是很难避免的。装修公司的报价,包含的主要是普遍适用的,既定标准的项目,其他通过实地测量,房屋状况考察(是否需要拆改、重做水电线路、加固防裂等等),获悉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得出的项目即是增项。大部分装修工程普遍包含增项,但通常情况下均属于合理范围内。
增项被“黑化”,盖因行业乱象的不良影响,从业者利用消费者自身不懂装修、缺乏有效监管的客观情况,漏报项目,前期给出一个较低的报价,后期逐步增项,额外加价,甚至产生了“增的比装修报价还高出一大截”的情况。
辩证分析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增项,有一部分或是用户提出的需求,这个是属于合理的,可接受范围内的;另外则有一部分,则是由工人提出,实际并非用户必须的增项,甚至有些增项并未被告知用户,这些则属于不合理的增项。
就像网购一台笔记本电脑,手提电脑包是合理的“增项”,鼠标垫、键盘膜、散热器是可选可不选的增项,如果强行捆绑推销一些软件和游戏,这些用户可能根本用不到的东西,则就是不合理的“增项”。
不合理增项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施工方的信任,同时暴露了旧有管理模式存在的漏洞。设计师与工人私拿回扣,乱增项损害的不只是消费者的权益,公司方也因为监管不力而受到负面影响乃至经济损失。
在这一背景下,“零增项”的概念应运而生。
所谓零增项,是指将装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增项前置。在预约量房阶段,设计师或工人与消费者进行详细沟通,全面了解客户需求,根据详细的测量数据,在制定报价时即向消费者说明增项内容,并与标准化的工程项目一起写入装修合同,供消费者参考。
打个比方,人们在网购时选择目标商品后,搜索得出的结果按价格从低到高排序,点击价格最低的进去则会发现,该商品包含若干个配件,每选中一个配件,价格则相应增加,而所谓的最低价,是其中最便宜的一个配件的价格。
同理,装修报价也是相似的套路。用较低的报价吸引客户,后期增项跟着感觉走,费用就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实际支出超出客户预期的情况比比皆是。
客户有权知晓自家装修会有哪些情况需要增项。“零增项”的原理即将增项化零为整,在开工前便明确下来,并明示于合同。
装修公司在报价时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将可能产生的增项明确并计入到合同,杜绝漏项,从而有效切断恶意增项带来的风险。
以经常出现绕线情况的水电工程为例,水电必须当场测量并核算费用,只有客户现场签完确认单,才能领料开工。一旦增项费用比例超过规定,客户可以拒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