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女,买电视吗?海尔曲面电视现在只要5999 元,很便宜哦!”日前,记者在我区某家电卖场走访时,一名销售人员热情地招呼记者。被“5999元”惊到,记者上前查看,发现海尔的一台55寸曲面大屏电视,促销价为5999元,而原价也仅为7999元,与记者对曲面电视一贯的高端、高价位的认知相差甚远。记者在专柜内继续查看,发现定价在1万元以下的曲面电视比比皆是,降价促销后价位更是直逼5000元。
近年来,彩电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两种情况:产品功能不断革新、彩电价格大幅跳水。前者是彩电厂商推动下的产物,令市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彩电新技术,让消费者应接不暇,新概念自然引发新一轮的高售价;后者则是彩电市场激烈竞争下,厂商就部分已经普及的产品所作出的“妥协”。那么,当这两种情况同步发生时,会引发怎样的效应呢?
曲面电视价格下跌
彩电市场“艰难”已经是老僧常谈的问题,从财报、销售利润、卖场布局方面都能看出传统彩电厂商确实过得不容易。抛开互联网电视搅局不谈,传统彩电厂商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激烈的竞争导致最恶劣的情况,就是彩电价格大幅下跌,就连新技术产品价格也开始出现“松动”。
OLED、曲面、量子点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都是近来彩电产品的“高端”技术,在记者的一贯认知中,这些产品动辄上万。仍清晰记得今年年初走访LG专柜时,发现一台60寸的OLED曲面电视标价43999元,时隔不到一年,曲面电视售价却大不如前。
记者在海尔专柜见到,一台55寸的曲面电视售价为5999元,60寸的曲面电视也仅售6499元,虽然没有搭载OLED技术,但售价低了近10倍;在同样有曲面电视在售的海信专柜,一款7月中下旬新出的4K智能曲面电视,从4999元降至4499元,降幅达到了500元之多;在LG专柜,采用曲面屏设计的65英寸智能电视,标价为26999元,与此前55寸就要价40000元~50000元相差了近一半的价格。
经记者观察发现,以55寸彩电为例,除了LG、三星等合资品牌的曲面电视价格基本保持在10000元以上外,康佳、TCL、长虹、创维、海信等国产品牌的曲面电视基本在4000元~6000元之间,有的甚至跌破4000元。
避免产品市场同质化
细数市场常见彩电品牌,国产的有海信、创维、康佳、TCL、长虹、海尔等,合资品牌有夏普、三星、LG、东芝、索尼等,传统厂商之间的竞争本来就日趋激烈,加之近年来小米、酷开、乐视等互联网品牌的强攻猛进,让原本就勉力支撑的传统厂商雪上加霜。面对互联网品牌“不计成本”的打法,传统厂商的应对策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革新产品技术与功能抢专利、下调产品价格抢市场。
记者在家电卖场彩电专区逛了一圈,发现几乎每个传统厂商都有自家的主打技术,如:创维的GLED、三星的量子点、LG的OLED、海信的ULED……曲面屏、4K、智能等技术几乎存在与每个品牌专柜。
记者向卖场的彩电课长了解到,现在针对彩电面板的技术有很多,且各有优势,所以很多大牌厂商都会主推某种他们认为“最好”的技术,深入研发,比如,三星的量子点电视采用不同的背光源,比传统LED的画质感更强且环保;LG主打的OLED电视可以自身发光,令电视视觉更广、色彩对比度更强烈。课长还称:“每个品牌主推不同技术其实是好事,这样一来就避免彩电市场同质化严重,而且也给了消费者选择的空间和余地。”
消费者不太“感冒”
面对上文提出的ULED、GLED、OLED等,消费者又了解多少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区多名市民,发现除了部分市民对OLED略有耳闻外,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分不清楚”,甚至不知道ULED是海信主打的还是创维主推的。而面对岁末正在降价促销的曲面电视,很多消费者都似乎不太“感冒”。
家住市桥的何先生由始至终认为现有的电视技术中,4K电视足矣。他表示:“现在都很少人看电视了,个个回到家拿着个手机、平板上网看,基本不怎么看电视了。而且,电视屏幕做得再好,电视台技术跟不上一样没用啊,4K超高清就够啦。”很多受访者都和何先生一样,认为电视的技术再多、再高端,也很少用得上。
随后,记者向专柜的促销人员了解到,岁末到卖场买彩电的市民不在少数,但成交产品中依然以平板为主唱,除了极个别高端消费群体外,曲面电视几乎没有市场。促销人员就解释道:“这可能是暂时曲面电视未普及,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