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显示,9月份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综合平均分别上涨1.8%和1.2%,分别比上月收窄0.1和0.2个百分点。分城看,一线城市环比涨幅比上月略有扩大,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持续收窄。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与上月相比,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0个,上涨的城市有55个,持平的城市有5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4.9%,最低为下降0.5%。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分析,从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55个和48个,分别比上月减少5个和1个;下降的城市分别有10个和14个,分别比上月增加6个和1个。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55个城市里,有33个城市的涨幅比上月收窄;最高涨幅为4.9%,低于上月0.6个百分点。
易居研究院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8日公布的《2016年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对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数据进行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得知,2016年6月份,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增幅0.7%,相比5月份0.9%的增幅出现了收窄。70城房价在2015年5月份顺利完成止跌反弹的过程,而后保持上涨态势。2016年5-6月份呈现出增幅收窄的态势。
从领涨的城市来看,2月前领涨均为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从3月一线城市收紧调控后,以厦门、合肥、南京外加未纳入大中城市统计的苏州,并称今年房价快速上涨的二线“四小龙”。
这其中,
3月房价涨幅环比最高的三个城市:厦门5.4%、合肥4.6%、上海4.3%;4月房价涨幅环比最高的三个城市:合肥5.8%、厦门5.3 %、南京4.4%;
5月房价涨幅环比最高的三个城市:厦门5.5%、合肥5.1%、南京4.1%;6月房价涨幅环比最高的三个城市:合肥4.9%、厦门4.7%、南京4%!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新建商品房数据中,二线城市全面取代一线城市,成为房价上涨的先锋,已经连续4个月二线城市成为房价上涨的急先锋。但从涨幅看,本月环比涨幅最高的城市首次出现了低于5%的现象。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近期几个月,合肥和厦门轮流领涨。这是因为一线城市的房价偏高,再加上三月沪深等城市收紧调控,部分投资投机资金开始撤出一线城市,进而进入二线城市,这使得此类二线城市的价格涨幅开始超越一线城市。
张大伟说,6月开始到7月,包括合肥、厦门等城市开始收紧信贷政策,预计将扩大到其他价格涨幅较快城市。在成交量方面,二线热点城市厦门、南京、苏州等地,6月以来新房成交量较5月同期均有明显回落,其中既有政策收紧而降温的原因,也有市场高处不胜寒而成交动力趋乏的因素。
一线城市涨幅扩大
另一方面,尽管绝大多数城市房价环比都出现上涨,但城市间涨幅差异仍然较大,上涨过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份热点二线城市,其房价涨幅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余二、三线城市房价走势相对平稳。
表1: 6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增幅排序
增幅前10位的城市 增幅后10位的城市
城市 增幅 城市 增幅
合 肥 4.9% 锦 州 -0.5% 厦 门 4.7% 牡 丹 江 -0.3%
南 京 4.0% 唐 山 -0.3% 深 圳 2.6% 三 亚 -0.2%
无 锡 2.6% 北 海 -0.2% 惠 州 2.5% 泉 州 -0.2%
上 海 2.4% 包 头 -0.2% 北 京 2.3% 乌鲁木齐 -0.2%
天 津 2.3% 襄 阳 -0.1% 武 汉 2.0% 银 川 -0.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城市看,一线城市环比涨幅比上月略有扩大,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持续收窄。数据显示,深圳、上海、北京新建商品房住宅价格涨幅均超过2%,广州上涨也达到了1.8%。张大伟说,一线城市出现涨幅环比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5月下半月开始的系列地王潮,抵消了之前3月开始的调控政策影响。
同比来看,与上年同月相比,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2个,上涨的城市有57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6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47.4%,最低为下降3.5%。
各个城市中,深圳在同比增幅排行中位居首位,为47.4%,但相比5月份的54.0%有所收窄。2015年下半年开始,房价同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总体处于增加态势。到了2016年6月份,同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已增加到57个。
同时,从排行中可以看出,5月份同比跌幅最大的三个城市为锦州、牡丹江和丹东,分别为3.5%、2.4%和2.0%。可见,一二线城市量价齐升的同时,广大三四线城市仍然不愠不火。
表2 6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增幅排序
增幅前10位的城市 增幅后10位的城市
城市 增幅 城市 增幅
深 圳 47.4% 锦 州 -3.5% 厦 门 34.0% 牡 丹 江 -2.4%
上 海 33.7% 丹 东 -2.0% 南 京 31.5% 包 头 -1.2%
合 肥 29.1% 济 宁 -1.1% 北 京 22.3% 乌鲁木齐 -1.1%
广 州 19.4% 襄 阳 -1.0% 杭 州 17.4% 常 德 -0.7%
天 津 14.6% 岳 阳 -0.7% 福 州 13.9% 唐 山 -0.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