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个有着200年历史的60平米四合院里,居住着60多岁的老姜夫妻以及行动不便的哥哥。本该是安度晚年的他们,却在这个小房子里遭受着一些难以想象的困苦。雨天,家里就跟水帘洞一样,外面下大雨,家里也在下,除了一桶一桶往外倒水,60多岁的老姜还得冒雨爬上屋顶。
3辆自行车、5个水壶、21个收纳盒、若干个柜子,严重的囤物癖让这个家看起来像个超负荷的仓库。
本期接受改造任务的设计师梁建国是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难题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亮点一:厨房大变样 做菜再也不折腾
改造前
老姜家的厨房只有3平米,甚至都没有抽油烟机,唯一的操作台才50公分,做饭时切菜就得去房间的小圆桌上进行,剁排骨甚至得去外面院子的地上。做一次饭,要屋子和厨房来回折腾很多次。而厨房和房间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必须穿过无遮挡的院子,晴天还好,一旦遇到下雨的天气,吃顿饭就是难上加难。
改造后
设计师将厨房由室外搬进了室内,这样再也不用遭遇雨天来回穿梭的境况了。重新打造的厨房不仅安装了抽油烟机,宽大的操作台也解决了切菜的问题,做一次饭来回跑很多趟的麻烦也给省掉了。
亮点二:玻璃幕墙+天窗 巧解采光难题
改造前
姜家仅有的采光点是朝东的房门以及南墙上的一窄条小窗,还被自建的厕所遮挡,光线根本无法有效的引入屋内,所以即使外边艳阳高照,屋内也是一片漆黑。在这种常年室内靠开灯也依旧昏暗的情况下老姜还得了飞蚊症玻璃体浑浊。
改造后
设计师采用了透明的玻璃幕墙,最大限度的引用了采光,使得整个客厅就像一个阳光房一样,待在这里心情也跟着变得明媚。而玻璃天窗则安装了电动隔热窗帘,用来隔热和防晒。这样,老姜一家彻底告别了“暗无天日”的窘状。
亮点三:两米画案展技艺 让大哥重拾自信
改造前
老姜的哥哥由于行动不便一直蜗居在一个堆满了杂物的15平米房间里,这么多年来,老人唯一解闷的方法就是画画。他一直最爱画马,老人说,希望自己哪天能够挣脱桎梏,像马一样自由奔跑。然而他作画的地方,却是一个不到50公分的小凳子,根本无法铺开笔墨纸砚。
改造后
为了让老姜的哥哥心灵有个寄托,设计师为他专门定制了一条长度两米的画案,这样哥哥就有了一个足够的地方来施展自己绘画的技艺。这对由于行动不便而常年待在家里的老姜哥哥来说,无疑是一个重拾自信的好方法。
亮点四:改造凌乱卧室 上厕所不再犯难
改造前
由于地方狭小,老姜夫妻房间的床有一面是靠墙的,因此每天晚上起夜,任阿姨就得从老姜身上爬过去。上了年纪后,着实不方便。对于任阿姨而言,她最大的梦想就是什么时候起夜可以不用翻。
改造后
虽然将老姜夫妻的房间面积缩小了,但并不隐藏日常居住及收纳。最让任阿姨欣喜的是,设计师在床两边都留出了区域,以后晚上起夜,再也不用从老伴身上爬过了,任阿姨多年的心愿总算达成了。
亮点五:新增户外平台区 告别被单里穿梭的尴尬
改造前
原本老姜家是没有阳台的,所有的衣服和被单等都只能在院子里晾晒。赶上天气好,就在院子里拉上各条绳子,一路晒开。于是尴尬来了,每次家里来人,就得在各种被单和衣服里穿梭。改造后
在新盖的厨房外侧,设计师增加了一个户外楼梯,可以到达房顶。这里为一家人晾晒衣服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老人再也不用把衣物被单搭在院子的走道里,一家人也避免了在被单里穿过来穿过去的尴尬。
最终,设计师由于公务出国没能出席老姜家的收房,但是设计师在改造的每个环节的用心有目共睹。
房间的装饰画由老姜大哥自己的画作翻拍而成,而客厅沙发上方的挂画则是老姜的摄影作品,这两幅画作与家里的风格十分的和谐统一。
可做收纳、也可隐藏的楼梯,以及庭院里的树、水缸里的植物等等,一系列实用的设计构成了整个家古朴清雅的风格。
下面就让我们来完整的看一下改造后的家是怎么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