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起,号称“史上最严广告法”的新《广告法》正式实施,诸如“升值、学区房、投资回报、买房送户口”等噱头性用语将被限制使用,房地产营销广告常见的“国家级、最佳、第一、唯一、优秀、顶尖、全国首家”等也均成为禁用词,一旦逾越的宣传红线,就可能面临最低20万元的罚款。
新广告法使得开发商们在宣传时多了一丝忌惮,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房产文案们可不会就此偃旗息鼓,他们有的玩起文字游戏,有的打起擦边球,让购房者防不胜防,接下来小编就来揭穿那些华丽丽的广告词背后的真面目。
陷阱一:空头承诺 终难兑现
去过售楼处的购房者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置业顾问口中的楼盘都是完美的,即使在配套方面有缺陷,也会大谈未来的规划:大型商超会有的,美食街已经在建了,电影院马上就动工……可是你真的相信这里的发展前景会这么乐观吗?
在南通,大牌项目爽约的事例不在少数,“苏宁云店落户五水商圈”、“海底捞进驻圆融广场”的传言至今没有落实,“宜家落户港闸”、“动车年底通车”的消息也是一拖再拖后才敲定,至于那些开发商口头承诺的配套能否落实,购房者们就更要小心了。
不仅是配套,有些开发商还会在宣传时承诺“学区房”、“送户口”、“投资升值”等等,这些在新广告法中都是明令禁止的,所以业主对广告的真实性要进行考证,并且注意保留好证据,一旦发现开发商作出虚假承诺,可以有效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陷阱二:制造噱头 吸引人气
为了刺激购房者的神经,开发商们在广告上也是各出奇招,“买房送老婆”这样的奇葩广告词应运而生,随即也产生了不少升级版,送奶牛、送墓地、送战斗机……如此哗众取宠的做法,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其实,诸如此类“买房子送老婆”的房产广告无不是在玩文字游戏,利用人们的常规思维打擦边球,目的只是为了提高项目的关注度,诱惑购房者上门,但终决定购房者选择的还是楼盘的品质,所以开放商们还是把精力放在项目本身,而不是钻营于炒作。
房地产广告想要吸引眼球无可厚非,可是在新广告法的背景下,开发商想靠各种出位的、雷人的、有歧义的广告吸引人气的还请慎重,不要低估了购房者的判断力,也不要低估了法律的执行力。
陷阱三:偷换概念 瞒天过海
一般来说,能左右购房者决定的无外乎价格、学区、配套这些要素,所以开发商在前期宣传时也是极力的投其所好,“零首付购房”、“首付十万轻松入住”、“不要钱住三年”这些吸引眼球的字眼纷纷登上广告版面,可这到底是超级优惠还是暗藏风险呢?
所谓“零首付”并不意味着分文不出就可以买房,而是要以资产抵押为基础,最终一旦无法按时还款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开发商对这些前提和后果往往避而不谈,以此吸引资金短缺的购房者。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学区房”变成了“代招区”,“诚意金”变成了“定金”,“精装房”变成了“全装修房”……这些陷阱对于缺乏相关经验和知识的购房者来说,还真是防不胜防。
陷阱四:理论推算 脱离实际
众所周知,城市中心以及商圈附近的房源总是最抢手的。随着南通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各大楼盘也争相打出“距离市中心仅20分钟车程”、“地铁就在家门口”、“畅享城市中心5分钟生活圈”的口号。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说辞往往很难考证,因为开发商在进行宣传时总是选取最理想化的情况,而忽略了交通工具、天气,路况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样得出的数据的真实性就要打点折扣了。
购房者最好不要轻信广告上的宣传语还有区位图,因为开发商很可能在比例和距离上面动手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还有实地考察,才能作出客观的判断。
陷阱五:夸大宣传 避重就轻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品质的追求不断提升,不少楼盘也开始把一些“高大上”的辞藻都搬上了广告版面,使得原本普普通通的住宅华丽变身,在提升格调的同时项目的缺陷也得到了很好的掩饰。
开发商总能勾画出楼盘未来的美好蓝图,一张满眼绿意、视野开阔、气势不凡的效果图就可以骗过购房者的眼睛,再加上几句广告词,“奢享繁华登临巅峰”、“皇家园林史诗”、“尊享唯美生活”,是不是心动了呢?
其实,很多楼盘都不是现房,因此了解这些信息更多地还是要依赖宣传广告。可是在项目没有竣工前,广告上对景观、配套、外观的吹嘘只能是空谈,加之广告上的用词大多华而不实,真实性根本无从考证,购房者在选择时还是眼见为实的好。
小编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房地产市场,广告似乎脱离了其“广而告知”的本意,反倒成了开发商博眼球的利器。新广告法的颁布为净化广告市场提供法律依据,但想要让房地产市场真正做到“靠品质说话”,还需要开发商摆正姿态、购房者不轻信盲从、监管部门执法有力,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纯粹的购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