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的东风吹起,似乎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在面临一场洗礼。从打车行业到金融市场莫不过如此,就连很多人不予关注的家装行业,也披上互联网的外衣开始了一场烧钱之争。
从2013年开始就有不少家装公司转型做O2O,互联网家装公司爱空间借小米的噱头迅速崛起,淘宝、新浪等插足家装市场。除此之外,垂直电商齐家网也毅然推出了整体家装平台转型家装O2O。家装O2O的风口论已然成立,但其中的泡沫也越来越多。
各方涌入,可怕的颠覆者思维
进入2015年,家装O2O玩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模式上也纷纷效仿小米,一时间拼工期拼价格成风。很明显,小米模式改写了手机市场的格局,如今有人试图靠“专注极致口碑快”来颠覆家装市场。
手机作为快消品,价格战也好,机海战也罢,在一年的更新周期下,所有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够通过迭代来逐渐解决。而把小米模式应用到家装市场,无疑显得有些草莽。从目前的竞争来看,那些主打O2O概念的互联网家装企业开始在价格、工期等方面进行噱头营销,有人打出了20天工期的口号,马上就有人以18天的工期占领上风,或许699 元/㎡已是传统家装的底线,而一些互联网家装公司却可以推出599 元/㎡甚至更低的价格来抢占市场。然而由于装修工人数量的限制,在销售上却出现了抢购的模式,俨然是手机厂商们竞争的套路。
而在用工期和价格来吸引用户的背后,互联网家装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一是有专业的施工团队,二是去中介化,产品直接从厂家到消费者。对比传统家装市场,工期往往在两个月左右,在成本上也会更高。互联网家装直击传统家装的痛点,也更加透明可控。但弥漫在互联网家装行业的颠覆者思维却直接引发了这个行业的非理性竞争,淘汰赛也逐渐浮出水面,最早做家装O2O的乐易家居已经倒下。
方向之困,用户需求是个启明灯
小米模式纵然在家装市场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可从家装行业的性质来看,拼价格压工期绝非是竞争的最佳模式。和房地产市场类似,家装市场的行业复杂度远高于快消品市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乃至不同的用户在需求上都会呈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家装O2O的模式或许可以复制,但方向还需要跟着用户痛点走。
最明显的就是消费心理的不同,对于70后消费者来讲,价格或许是最好的刺激因素,而80后和90后却更注重简单和品质。最直接的就是消费需求的不同,不同性格的消费者对家装有着不同的风格和标准要求。最要命的是消费区域的不同,家装更多的是就地取材,不同区域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都会有所不同,一些互联网家装公司一棍子打死式的价格营销显然有些草莽。而这也就决定了互联网家装的特点:细分、多样性、区域化经营。
或许这正是互联网家装公司春笋般涌现的原因,却也为整体家装平台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契机。以齐家网为例,作为专注于家装市场的垂直电商,在产品设计上有着近十年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套餐选择的多样性,同时作为电商网站,在材料供应资源上有着很大的优势,保证了产品的成本,进而决定了套餐的价格。在通过对装修公司和施工团队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装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其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线下门店,最大程度的满足了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主打整体家装的平台也越来越多,在未来或许是家装O2O的发展趋势。
家装O2O,服务比产品更有价值
虽然O2O被炒了很多年,业已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却依然有不少企业把O2O看做是电商的线下渠道,而忽略了本身不可缺少的服务属性。对于家装O2O而言亦是如此,简单的套餐乃至是团购式销售都只是打了O2O的幌子。真正的家装O2O,服务比产品更有价值。
切入家装O2O的企业很多,有传统家装企业的转型,有建材企业的升级,也有电商企业的介入。但目前呈现的总趋势却是都在疯狂的扩张市场,不管是面向普通消费者还是和房地产企业的合作,极速扩张的背后导致所谓的O2O模式名存实亡。由此产生的问题便是,材料和设计问题可以解决,但施工队伍却良莠不齐,虽然采用互联网的模式让用户可以实时看到施工进度,质量却不一而足。售后保障更是无从谈起。
互联网家装给传统家装企业当头棒喝,激进式的发展却并未洗脱传统家装的服务弊病,无非是打着互联网的旗号,在产品概念上进行再包装。没有在产业链上的横向和纵向扩展,解决服务痛点不过是纸上谈兵。按照齐家网CEO邓华金的观点,单个公司开发的产品在数量上非常有限,各个平台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精选是解决家装O2O痛点的一个思路。精选套餐产品,精选装修公司、精选施工队、精选主材,并投巨资进行售后保障和监理团队建设。而这是否是解决服务痛点的一个可行之路,还需要市场给一个答案。
2014年中国建材家居行业规模达到4万亿,家居电商交易规模为1197亿元,占比仅为8%。于是很多人都在鼓吹风口论,有人用营销和噱头制造泡沫,有人在整合服务而推动变革,可以预见这个行业中最终是属于后者的。
作者:张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