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齐家1739.hk
装修找齐家上市大平台
打开APP

卫生间的民间记忆 与卫生间亲密接触的故事

获奖设计师朱明旭

04-23

卫生间,虽然在中国出现没多少年,但是其发展已经历经了好几代的变革,从户外茅房到现在的个性卫浴间装修,从痰盂到现在的智能马桶……或许在你小时候、青年时期,对卫生间还存有一些深刻的记忆,一些记忆犹新的故事……下文是一些不同年龄、职业、家庭背景的人,诉说他们那时候与卫生间亲密接触的故事。

卫生间的民间记忆——跋涉几百米上厕所

主人公:郑先生,私企业主

七十年代初,我家从北京迁到乌鲁木齐,那时诺大的一个机关家属大院,公厕只有一个,大家方便都要跋涉几百米。那个公厕自然是蹲坑式的(地上挖个大坑,然后搭上板子那种),夏天奇臭,方便过后,身上的厕味儿半日难消。晚上没灯,出恭物落坑之声“噗咚”吓人 。冬天味道小了,但厕所地面很滑,尤其是蹲坑两侧,踩去战战兢兢。粪便也常常被冻住,堆得象凸起的钟乳石,让人难堪。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全国有个大报(记得是《经济日报》)曾有整版大块文章,题为《论厕所》,议论中国厕所发展落后状况,颇为惊讶,后来竟还有整版的《再论厕所》。

四十年转瞬即过。中国人的变化天翻地覆。

故宫午门的公厕,真正的皇城根儿

我见到的最艺术公厕

最牛的公厕,售热茶叶蛋

北京机场公厕,中国画装饰

上海虹桥机场

鲜花点缀的厕所

墙用干莲蓬装饰,有创意

“请勿在此吐酒”

“呕吐池”(北京“渔公鱼婆”酒家)

“专业酒后代驾”。有醉酒,代驾也应运而生

卫生间的民间记忆——没有干湿分区

主人公:蓝女士,教师

以前住的都是单位分的公房,厕所都是装修好的,面积大约1-2平米。空间小,洁具都凑在一起,柱盆前挂一面镜子,底下放塑料盆、洗衣粉之类。洗衣机就放在卫生间门口,要洗衣服的时候就给搬进去,免得水弄湿了外面的地儿。以前厕所小,也没有干湿区分开,洗澡的时候忘了盖上马桶盖,再有人上厕所,经常会坐一屁股水。

卫生间的民间记忆——酒店豪华厕所令人咂舌

主人公:陈s,海龟人士

得小时候第一次跟爸爸妈妈回国探亲,住在奶奶家里,吃饭、睡觉都没有问题,可是到了上厕所时,麻烦就来了。因为奶奶家的厕所是用木头做的,圆圆的一个桶,他们叫马桶。这个马桶没有下水道,不能将大小便抽走,而是你必须将它拿到门外,有专门的人将它倒掉,当妈妈帮我打开马桶盖时,闷在里面的臭气一下子冲出来,不但上厕所的人会被臭昏,就连屋里的人都没法忍受。没有办法,妈妈只好带我到5里外的舅舅家里上厕所。舅舅家里是新房子,已经安装了抽水马桶,这样我每天要往舅舅家跑好几趟,就是为了上厕所。难怪舅舅跟我开玩笑说,我净送废物到他家。

今年暑假,我又跟父母回中国探亲。舅舅还记得我小时候的事呢。这次他特地带我到上海汉通酒店见识了一个高级厕所。厕所的现代豪华程度让我非常吃惊。当我推开厕所门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耳边飘来轻柔优雅的音乐。抽水马桶仿佛是一件变幻莫测的工艺品。当我坐上马桶时,坐垫就自动加热到和人的体温,让人没有一点冰冷的感觉。根据提示,我发现在前上方有个电视机。让我在上厕所时也能看我喜欢的足球比赛,就好像坐在房间的沙发上。后来我从说明书上还了解到,上厕所以后不应该马上站起来,马桶里会有3股暖流帮你冲洗屁股,然后烘干喷香。让人觉得这不是在上厕所,而是在享受。我对舅舅说:“你家什么时候也安装这样的厕所呢?我下次回国还会把废物送到你家里。”舅舅笑着说:“会的,这一天不会太远的。”

卫生间的民间记忆——清早倒痰盂

主人公:老徐,北京人

20年前住在胡同巷子里,只在胡同口有一个厕所,但是感觉也挺习惯,因为你在里面呆不了多久。每家每户还有痰盂,供晚上小便之用。一到大清早,就各自拿着自家的痰盂上公共厕所去倒。一个大院里面只有一个水龙头,大家都围着水龙头,搭着个毛巾,拿个碗一块漱口,这也算是过去胡同里的一道街景吧。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10秒估算报价结果

装修总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