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外贸升级 “折腾”出好品牌是关键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开局良好。国家稳定外贸措施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释放,与此同时,面对外需下降、成本上升等问题,我国外贸企业迎难而上,下大力气 创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树立品牌形象。中国外贸,正在吹响打造“升级版”的新号角。本报今天刊登记者从广交会上了解到的三个故事,供相关企业和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市场
消毒柜碗架做大些
在传统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的形势下,新兴市场成了外贸企业的香饽饽。不少企业打响了新兴市场“争夺战”,宁波方太厨具公司就将目标瞄准了马来西亚市场。
方太将市场调研的第一站选在了超市。采购一批锅碗瓢盆回来后,他们发现马来西亚的餐盘和锅碗比中国大不少。原来,马来西亚人口多,家庭观念浓厚,家 庭大餐相对多些。消毒柜碗架和炉灶要进入当地市场,就需要重新设计:加大消毒柜碗架的容积和炉灶间距。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的做饭习惯,方太还派出市场 调研员去当地家庭和他们一起做饭,并拍摄视频供研发部门参考研究。
市场调研员告诉记者,他们还发现与中国厨房多在房屋外侧不同,马来西亚不少厨房设计在房屋中间,需要改变抽油烟机排风管设计。前不久方太在马来西亚卖出的一台抽油烟机甚至安装了14米长的排风管。
对市场的精耕细作令方太开拓东南亚市场成效显著。去年,方太出口到东南亚市场的产品已占出口总额的60%,同比增长了16%,并连续多年占据马来西亚高端市场前列。
记者手记
新市场走出新路子
记者在广交会采访时发现,不少参展企业看好新兴市场前景。在传统欧美日市场低迷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开拓新兴市场,弥补了传统市场份额下滑缺口。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月,我国对欧盟、日本贸易下降,对美出口增长缓慢,而对东盟、俄罗斯、南非出口增速分别达30.6%、16.9%、30.4%。
当然,外贸企业在开拓新兴市场时也会遇到一些难题:相对陌生的市场环境、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不了解当地市场和产品需求、不熟悉当地商业管理及文化习俗等,这就需要企业像方太那样做足“功课”,也需要相关部门出台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品牌
有品牌就很淡定
在贸易摩擦的重压之下,国内陶瓷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欧盟对中国日用陶瓷发起的史上最大反倾销调查将公布终裁结果,而此前,欧盟已对我国建筑陶瓷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一些陶瓷企业愁眉紧锁,而佛山雅士高夫陶瓷公司却很淡定:出口额节节攀升,从最初的东南亚市场拓展到南美、北美、俄罗斯、中东……“逆境成长,很大一部分应当归功于品牌建设。”董事长陈彦斌说。
国际金融危机之前,雅士高夫对品牌经营的投入比较少。当时国内大多数陶瓷企业的思维是“大订单”、“大客户”、“大进大出”,至于产品的市场形象,全靠消费者口碑和经销商推介。
2007年,意大利等陶瓷生产大国就开始抵制中国陶瓷。“当时我就意识到,欧盟‘反倾销’迟早都会来,必须未雨绸缪。” 陈彦斌说,应对之策就是把品牌竞争力提上日程。
2010年,雅士高夫与法国MPS艺术设计机构及韩国进荣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法国MPS艺术设计机构主要负责雅士高夫的产品设计和品牌推广,韩国进荣集团则利用丰富的国际营销经验,帮助雅士高夫在国际市场拓展业务。
“雅士高夫”品牌在国际市场亮相后不久,公司就感受到品牌经营带来的回报,其销售业绩快速扩张,市场占有率也大幅提升。
记者手记
品牌“走出去”并不奢侈
几年前,提到“中国制造”,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贴牌、代工,“品牌”对中国制造来说似乎是件“奢侈”的事情。雅士高夫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品牌“走出去”,对于中国外贸企业并不奢侈。
企业想赢得竞争力,就不能忽视品牌建设。时下,品牌竞争已成为竞争焦点,借力品牌建设是“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必经之路。
不可否认,在很多行业,跨国公司多年苦心经营,中国品牌要想打破这种格局难度很大。品牌建设,不妨从阻力最小的行业和市场做起。国际市场并非处处壁垒森严,在家具、陶瓷、生活用品等方面,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垄断品牌;同时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诸多跨国公司还未深入。“中国制造”应当加大在这些行业和市场的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