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兴盛,中国卫浴行业同样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以佛山、四川、唐山、福建等地为产业中心的卫浴集群逐渐形成,陶瓷洁具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有赖于当时市场的需求旺盛,国内国外销售良好,只要入行的卫浴企业都能攫到经济发展的一桶金。
卫浴行业作为舶来产业在中国发展20多年,从惠达,四维等一批老的建材企业西学东渐,从国外引进生产设备,开始了中国卫浴的发端。卫浴发展至今,行业已经蔚为大观。陶瓷洁具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虽然当时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开始了卫浴产品的制造,但主要的产品供给也是以出口为主。
这样的情景同样吸引来了为数众多的外资品牌入驻中国,想分到市场的一杯羹。杜拉维特在重庆建厂,毗邻当时国内大型的专业卫浴制造企业重庆四维卫浴,以品牌进军为先导,依靠本地卫浴企业的强大产品力做品牌贴牌,首次进军国内市场,通过品牌输入,赢得了中国市场中一大部分的高端资源。
可能当时的中国企业正在享受订单带了的发展,殊不知"狼来了"。随后TOTO、汉斯格雅、高仪、摩恩等一系列国外品牌瞄准中国巨大的市场,给中国卫浴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中国卫浴在短暂的一二十年中迎来了发展,也迎来了竞争和挑战,国外品牌以固有的品牌优势,给渴望接触世界的新兴阶层带来了新的体验,洋品牌对国民的吸引力超过了产品本身。中国的卫浴企业正沉浸在一种不温不火的蜜月时期,为数众多的企业正在醉心于做产品和销售,而忘了做自己的品牌,而真正有意识的企业屈指可数。
这个时期也有一些民营企业家半开化的品牌意识正在崛起,一系列带着西洋风味的名字见诸市场,不过此时真正能代表中国卫浴的企业确是一些名称带着纯中国味道的企业四维、惠达、箭牌等。
08年经济危机以来,国外订单缩水,以出口为主导的卫浴企业受到不小的冲击,更多的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市场,然而,此时的国内市场却"人"满为患,竞争惨烈,数千家的卫浴企业林立在各大产区,数千个的卫浴品牌充斥在终端卖场。国外品牌如大鳄一般,据守高端市场,中国众多的卫浴企业在溢价率不高的中低端市场杀得头破血流,价格战此起彼伏,家居卖场如铁打营盘,入驻品牌像流水的兵。
这是,大家似乎才突然意识到,为什么不早点实施品牌战略。当然,中国的卫浴行业也在纷乱的市场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坚挺的品牌,以其敢于和国外品牌抗衡的产品和优秀的设计在行业内外取得巨大影响力。
2010年上海国际厨房卫浴展,四维卫浴发布"青花印象"系列产品,卫浴行业袭来一阵中国风,给这个舶来品行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卫浴行业整体大而不强。虽然企业为数众多,但能真正扛起中国卫浴大旗的中流砥柱实难归于某个单独的卫浴企业,目前为止,能占据市场10%份额的卫浴企业还难以寻觅。
在和国外品牌较量中,我们缺少的也不是优秀的产品。而是中国卫浴发展至今,缺少厚积薄发的历史沉淀。更多的是急功近利对利润的追逐,缺少对品牌的思考。
卫浴,不仅仅是卖产品,它消费的更是一种卫浴文化和产品文化。一个优秀的产品,不仅是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反印企业物质精神追求。除了产品价值、实用价值外,更重要的是提升文化附加价值。这些,正好是我们中国的卫浴企业所缺少的,也是难以和国外品牌抗衡的软肋所在。
国外卫浴品牌中,科勒宣扬的是美式厨卫经典;西班牙的乐家,以其产品设计和创新独树一帜;TOTO以智能为主打,传播语是:智能卫浴专家。国外企业能对自己品牌的形象和理解作出整体的定位和传播,占领目标消费者心智,这是中国卫浴企业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卫浴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曾有人做过实验,把去掉品牌标识的国产饮料和国外饮料让路人品偿,口味上几乎没人能区分它们的差别。可是,我们只能看到百事、可口可乐风靡世界。卫浴行业同样如此,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只有品牌才能区别产品,只有文化才能区别品牌。
中国卫浴也许有着很多先天的劣势。杜拉维特190年历史,科勒140年历史等等。我们在历史沉淀上,文化提炼上如何能与国外品牌做出抗衡值得思考。
2012年,正好是重庆四维卫浴建厂60周年,正如其名称所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作为中国卫浴企业的先驱,如何能够真正提炼厚重的中国文化,注入产品之中,是企业需要认真思索的。
在未来的卫浴行业竞争中,我们更愿意看到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崛起,陶瓷的英文名就叫"china",中国陶瓷如何能在新的环境中取得超越历史的成就,如何在新的品类中后来居上,这需要多方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