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木地板新产品频繁上市,新概念不时推出,使得地板市场的竞争更具火药味。从层出不穷的明星代言到各式各样的名牌产品评选,再到花样百出的“金牌服务”。据记者初步统计,其中超过60%的产品都标榜自己曾获过某某创新技术奖。记者看到不少品牌木地板企业在大打价格战的同时,在产品“新技术”、“新概念”上大做文章。然而,在“技术创新”的烟幕弹下,消费者的利益却在遭受损害。
“不用说是普通的消费者了,就连业内人士面对这么多的品牌也被搞得晕头转向。其实其中的猫腻多多,稍不小心就会掉进商家设置的陷阱。”“市场上地板品牌这么多,广告也都打得非常响亮,几乎家家都能拿出一大堆证书,到底哪种好呢?”许多消费者质疑。记者在采访发现,每个品牌的价格相差都不小,同一树种的实木地板有的每平方米仅100元至200元,有的却要900元至1000元/平方米。那些产品价格高的商家都称他们的原材料是国外原装进口的,价格低的则说他们有办法把产品成本降到最低,惠及消费者。
面对消费者的彷徨,有的商家就搬出了认证证书。在这些认证牌和证书中,除了国家免检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外,还有“中国十大安全达标木地板”“抗菌、防水权威认证15年”“中国著名畅销品牌”等。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认证,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面对木地板市场的现状,新发装饰市场一位客户经理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猫腻:
猫腻之一是贴牌生产。其实许多名牌地板并没有自己的生产厂,很多是由一个企业生产,然后贴牌销售。比如2006年曝光的“欧典”事件,与欧典有合作协议的厂家就同时为十多个品牌地板“服务”。因此,不同的品牌,可能是出自同一个工厂甚至同一条生产线。有的把自己的公司和产品都取一个洋名字,让人感觉是进口的。其实生产厂家和销售市场全都在中国。
猫腻之二是制造概念。不管是任何木种的地板,其品质都与一般的实木地板差别不大,但是冠上“技术创新”的头衔,价格就成倍翻番了。地板产品琳琅满目,什么纳米、耐磨地板、防水地板、生态地板、钢琴漆面地板一大堆,可有多少是真正具有科技含量的呢?
猫腻之三是质量参差不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关木地板质量的规范还没有国家标准。比如环保问题已经从一个市场炒作的卖点,变成了产品必备的条件。多数销售人员对消费者提出的有关环保的问题显得敷衍了事,有些只是笼统地说,他们的产品全是“E0级”,至于工艺、用料等就不再多说了。对此,某进口木地板品牌的销售人员这说:“欧洲的环保标准和生产工艺总体要比国内高一些,但至于高在什么地方就说不大清楚了。”而目前对有关绿色环保标志的管理也不甚规范,一家知名木地板品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有些木地板在包装盒上有相关标志,有的却没有。
在强化木地板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在概念上做文章,由于缺乏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因此很多消费者往往被商家冠以的概念弄得糊里糊涂。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地板前,应先了解一些基本常识,由于各生产企业的技术、工艺、生产设备差异较大,产品的表面处理、胶合强度、耐磨等方面也良莠不齐。消费者不要盲目追求新概念、追求高价位,以免上当受骗。
地板专家胡中信表示,在中国市场上,强化木地板流行也没有几年,最初都是用进口的产品做贴牌,以后逐渐国产化,比如瑞嘉、海帝、宏耐等均在国内陆续建厂。而仿实木一类的地板最初是往复合实木地板中加了一些软木,脚感跟实木地板一样,因此叫“实木脚感型强化地板”。后来厂家为了加强卖点,才弄出仿实木、超实木、赛实木等各种概念。“从根本上来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以这个为突破口进入强化木地板市场。”
胡中信以自己多年身在地板界的经验告诉记者,复合地板的生产已经实现了纯粹机械化,而一些所谓的赛实木、超实木等仿实木产品则是半机械化,一般情况下是大企业委托一些小厂加工后贴牌的,因此建议消费者慎买。“强化木地板在结构上分四层,一层二层是固定的,仿实木地板比复合实木地板增厚了,一般是12毫米,主要是基材增厚了。”胡中信说,“一方面仿实木产品是小厂生产的,质量把关不一定很严,另外地板中的甲醛主要是在基材上,基材增厚了,甲醛含量就可能大一些。”
胡中信大胆地预言,8毫米的强化实木地板80%以上质量没问题,但12毫米的仿实木类地板环保差一些,只有约50%的产品质量没问题。他还提醒消费者,8毫米厚度的强化木地板,如果整体标价低于70元,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仿实木类的产品中,每平方米低于85元的,也很难保证质量。“地板的售价中包括安装和维修费用,如果价格太低,可能安装完就没人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