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已经成为时下家装建材市场上最时髦的一个词,商家在推销产品时大谈绿色环保。消费者在选择建材时,心里想的、嘴上说的也大多是材料能否无害无毒促进健康。但问起什么是绿色建材,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绿色”的概念其实是种误导,它是建材业近几年冒出来的新词儿,以前中国装修建材市场根本没有这个说法。其实,把某种建材称为“环保型材料”才是最准确的。天津市环境装饰协会秘书长王文焕教授介绍说,过去“绿色”特指某类食品,***对于这类食品的生产、制作都有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其基本要求是无污染、对人体有益,只有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才能叫“绿色食品”。由于目前“绿色”的概念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成为百姓消费选择的重要标准,所以建材经营者直接把这个名词引进到建筑装修材料领域,加以炒作,这有失妥当。
面对当前建材市场“一片绿”的情况,专家告诉记者,这里面相当一部分产品是在滥竽充数,消费者要警惕商家的“绿色欺诈”。选购建材时,去管理规范的正规建材市场,并仔细阅读所购材料的检测报告书,看看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与***相关标准的对比是否达标。
应当如何识别检测报告的有效性呢?应注意四方面细节内容:
●没CMA章您别买
首先,要看报告上有没有CMA章。因为这是通过***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后的标志,检测单位只有通过计量认证才有资格进行检测,其所出示的报告才有法律效应。
●检查检测签发日期
其次,从检测报告上看检测标准、检测依据是否用了10个最新***建材标准,然后其看检测时间与签发日期是否是今年。
●小心狸猫换“太子”
再次,看检测产品名称是否与消费者所要购买的产品名称与规格相同。一些厂家可能同时生产几十种建材产品,而各种产品配方与生产工艺都有所不同,其含有的有害物质含量也不相同,所以一种产品的检测不能涵盖所有产品。
●部分合格不代表全部
最后,看检测内容是否符合标准的全部要求。如有的写的是:检测参数符合性能指标,这样的产品有可能未检测完。而一项检测不合格,产品就有可能不合格。
另外,在房屋装修完成后,如果室内的异味长期不能散去,居住人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诸如:心悸、气喘、流泪、难以入睡或嗜睡等症状,一定要请相关技术部门进行监测检查,找出原因所在。不要迷信建材包装上的“绿色”二字,要认真看清楚产品的质量合格检测报告。
消费者的家装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仅包括采购建材,还有家庭设计、施工装修、添置家具等一系列事情要做,如果有一方面的工作出现疏漏,装饰材料的有毒成分就会趁虚而入,让消费者在住进新家的同时被有毒物质慢慢侵害。
要想成功的做好一个环保型家装,消费者需把好四道“关”:
第一道关是:对房屋进行总体设计。在家装之初便要考虑环保建材的具体应用,家庭设计要合乎情理,对于卧室地板、卫生间洁具与厨房墙壁等家装重点区域所需建材的材质也要心中有数。
第二道关是:采购。这是环保家装中最重要的一环,消费者毕竟不是专业人员,这就需要在选购时慎之又慎,细心读懂销售商的产品鉴定,把真正对人体无害的材料抱回家。
第三道关是:装修公司的选择。很多家庭为了省钱,托熟人或亲戚找些工人凑合,有的甚至在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装修工作上自己动手,这会给有毒材料鱼目混珠的机会。施工设备与建筑装修辅料如油漆、胶粘剂、填充料等是家装必不可少的,但这种不起眼的小东西存在的问题是相当多的,为了节省费用降低成本,施工人员经常以次充好。专家建议,最好能选那些管理正规、有信誉的装修公司,对装修中不懂的地方要多问。
第四道关是:家具的选购。可能很多人认为这不属于环保家装的范围,但实际上近年来人们对不合格家具造成身体不适的意见越来越多。这些家具在制作过程中有刷漆、上胶等工艺,由于选料质量低劣,导致消费者买回家后发觉房屋里总有异味,或感到眼睛干涩、爱流泪等不适。在排除了建材的原因后,才知道家具是“罪魁祸首”。
装修环境污染引发的危害人体健康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市民虽然深知劣质建材的危害性,但缺乏对绿色材料的相关鉴别知识,加上一些不法厂商擅自在产品上标识“绿色建材”、“环保产品”,消费者常常被蒙蔽。
细木工板、乳胶漆、腻子最容易出现甲醛和苯污染。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小猷向市民展示了识别腻子的方法:优质环保的室内用耐水腻子没有刺激性的气味,用木棍搅拌时没有结块现象,批刮在墙面上的腻子,不起皮、不起泡,干后用湿布擦不落粉……随着他的讲解,不少市民频频点头称是。
“绿色之家”住宅部品展示间共展示了木地板、门窗、墙地砖、石材、涂料、卫浴设备等30多种装饰装修材料,除了环保产品与非绿色、伪劣产品的对比展示外,还加上非常详细的图文介绍,让市民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装修材料的区别,同时学会如何辨别绿色与非绿色以及伪劣产品。
建议市民,装修一定要注重室内居家功能的合理完善,不要随便加隔断影响通风效果。在购买装修材料时,要求商家出示产品的检测报告,清楚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释放量指标等。发现材料的报告与国家的环保标准不相符合的可以向消协和质监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