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齐家1739.hk
装修找齐家上市大平台
打开APP

改革后家居大变化 “居者有其屋”

娘舅伐老

09-16

改革开放31年来,上海人的家居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七八十年代简易的9平方,用涂料简单地粉饰一下墙面、添置几件家具;到90年代拆迁分配的产权房,流行的墙纸、护墙板和大吊顶,再到现在的商品房、精心装饰简约温馨或是时尚个性的家居环境。31年,上海人逐渐摒弃了“居者有其屋”的最低生活要求,转而寻求一种自我的居家环境;31年,家居作为一种文化变迁印刻在了海派文化的发展史中,上海人追求的不再是简单实用,而更注重家居的美观和生活的舒适。

小小9平方方便又齐全

【时间溯回:1978年老式弄堂】主人公:“老上海人”施奶奶

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上海的住房条件大多紧张,大多数人家生活在石库门的老式里弄里,多只有一间9平方的亭子间,房子谈不上装修,更不会铺张浪费,墙面简单地用涂料涂饰一把,简单地添置几件家具,比如一张床、一张桌即可。

“那时候我和老爱人住在烂泥渡路的老房子里,很简单的小阁楼,谈不上装修”,“老上海”施奶奶回忆道,“家里很简单的白墙壁,放了张床,一张抽台和一张四仙桌,那时候都是这样的,主要的是地方小,满足生活需要、实用为主”。

“那时候年轻人结婚,家里也不怎么重视装修,倒是要添几样家具,条件一般的人家要‘36条腿’,条件好一点的要求‘72条腿’,床4条腿、大衣柜4条腿、五斗橱4条腿……”,奶奶为我们一一数起当年年轻人结婚新房里的家当,“缝纫机也有4条腿,还有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在房里摆上一台三五牌台钟作为摆设。”

施奶奶还告诉我们,石库门的老房子大多没有卫生间,要用马桶,厨房也是公用的多,“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虽只有小小的9平方,东西倒也归置齐全。”

总结:上世纪70年代末家居风格简单涂饰墙面,室内布置实用家具,“空间小内容丰富”。

厨卫皆公用简单又实用

【时间前进:1989年老式公房】主人公:老式公房住户张阿姨

80年代中期一直到90年代初,单位分房,一些上海人搬进了单位分配的老公房里,那时候分配的老公房不像现在户户齐全,其厨房和卫生间大多是公用的,“现在旧房改造后,条件好了,以前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公用的”,少则两三家、多则四五家人家公用一间厨房和卫生间。“因为公用的关系,当时的厨房和卫生间自不必像今天一样大费周折的装修,只要在公用厨房里为自家的位置装上一个灶头或是摆上个煤球炉即可,倒也省心”张阿姨告诉我们,“至于家里的装修,也就是用涂料自己粉饰一下墙面,铺上一块那个年代流行的塑料地板,就算是装修完成了,再搬上些家具,就可以轻松入住了”。

张阿姨提起当年的老公房,至今还有些怀念,虽然设施简单,但也充满浓浓温情。不过,张阿姨说,“当时我家的装修算是比较简单,大多数人家也都是这样简简单单,有些条件好的人家也会装修得更细致一些,但那个时候房子不大,所以会从节省空间、多存放物品的角度出发,将家布置得简单而实用”。

总结: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家居风格白色涂料涂饰墙面,塑料地板,“节省空间、多存放物品,简单实用”。

拆迁换新房装修大考究

【时间停顿:1998年拆迁房】主人公:拆迁换房户陆先生

“住了一辈子小房子,好不容易分到一套房,手里有点钱,当然要好好装修一下”陆先生谈起当年拆迁分房装修时的情景感叹道,“条件好起来了,总希望能改善家里的居住环境,不再是简单实用的单一目的,也希望家美丽温馨。”

陆先生的家现在还保存了当年精心装修的浓浓痕迹,是典型的90年代中后期装修风格,精美的吊顶配上一盏大大的装饰灯,用墙纸装饰墙面代替了单一的涂料粉饰,最具90年代中后期风格的木材质护墙板和贴边线,家家都会在客厅放上一个装饰橱,还有那个年代开始流行的木地板,“当时装修花了4.5万,那时候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了”,陆先生说,“当年房子还便宜,这些装修的钱可以用来再买一套小房子了”。

拆迁分房后家里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陆先生家的厨房和卫生间也保留了90年代中后期的装修模样。“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当然也要好好装修一下,厨房我用了不锈钢的材料,上下都做了一些柜面和吊橱,现在的煤气灶是以前的液化气灶改造的,所以煤气灶的旁边还保留了当年用液化气时装罐头的柜子”陆先生说,“卫生间当时我的装修还是比较前卫的,跟现在的也接近,装上了陶瓷的卫浴三件套,深红色比较沉稳,还根据卫生间的格局装上一面三面折的大镜子”。

除此之外,陆先生家小女儿房间里的家具也是当时流行的“吊挂”的风格,请师傅定做固定在墙面上。衣橱是定做的、三门大橱加转角,衣橱上面定做了一排吊橱,窗台两边做了两排吊挂式书柜,连书桌都是定做的固定在墙边,“统一的粉色系,配上花色的墙纸,在1998年还是很不错的装修呢!”

总结: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家居风格花色墙纸、木地板、护墙板、大面积吊顶、定做家具固定于墙面。

TIPS装修历史

“36条腿”

上世纪70、80年代结婚时,“36条腿”是结婚的标准配置。“36条腿”大约是指床、大橱、五斗橱、夜壶箱(床头柜)、桌子各一件,椅子四把,加在一起正好是36条腿。另有一说是床、大橱、五斗橱、写字台、桌子各一件、椅子四把。除了“36条腿”之外,还要加上“三转一响”,“三转”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一响是收音机。

“三五牌台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五牌台钟几乎是家家都要有的一件家居生活必需品。几十年一贯的模样,木质的外壳、黄黄的颜色,台式的老钟。内部是机械发条,每用十五天就上一次发条,走时非常准确,每隔半个小时就会自行敲打,到准点会按时间敲打点数来报告时间。

“木质护墙板”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常使用的装修方法之一,为保护墙面免遭损坏,提高装饰效果而在做墙裙时所用的木板和木质人造板。如胶合板、单硬质纤维板和刨花板等。通常用龙骨固定在墙面上。

“吊天面”

即“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简单地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修,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一直流行至今,但形式上略有变化。上世纪90年代较为流行用木质板材制作的悬挂式吊顶,并凸现原木的色彩;现在则多选用石膏天花板或更时尚的玻璃材质制作的凹凸式和井格式吊顶,颜色与墙面统一。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10秒估算报价结果

装修总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