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黑天鹅”逐渐变成“灰犀牛”,“与疫共存”也已成为家装行业的常态,随着家装行业转入存量竞争,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破局,如何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中找到发展的确定性,也成了业内人士关心话题。装企掌舵者如何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寻找企业的长期价值,将成为家装业者2022年的新挑战。作为行业龙头平台,齐家网与相关装企负责人聊了聊,共同探讨“穿越周期,寻找确定性”等话题,希望能找出危机背后的“确定性”。
深圳领航装饰的创始人葛士阳直言不讳地表示,“支撑家装行业的逻辑变了”,而变化的原因就在于地产红利的消失,在他看来,家装行业的高歌猛进是原来地产红利和人口红利淋漓尽致的体现,但这并非意味着装修行业会消失,他觉得家装和餐饮市场是类似的,是刚性需求,也就是说未来的市场会是改善性需求的机会。所谓改善型需求一般指的是房子的翻新和旧改,也包括局部装修,“有的可能因为住了十几年了都旧了,然后漏水了,装修也过时了,还有一些可能是要结婚,或者买的是二手房,他要把它重新装了以后才能住。”
整体的市场环境变了,葛士阳认为装企过往的成功经验未必能适应现有的行业需求,“现在的主战场和原来的主战场是不一样的,战场的地方变了,你所面临的问题也变了。”他认为现在的问题是,客户的要求更高了,但是企业的效率却跟不上,甚至可以说效率比以往更低了。葛士阳举例称,原来的新房装修一般都是一个小区不少人陆续装修,那么不管是找工人也好、找材料也好都很方便,不仅快、成本也不高。但整个小区只有一户在装修,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业主说要把墙面改掉,“你原来要打掉这个墙的话,直接可以从楼下另外一个邻居的装修工地找砸钱师傅过来打掉就行了,你现在要打掉这个墙,工人坐车过去差不多这一天就没了,这一天400块钱的成本就出来了,还有可能要提前一到两天来安排和预约工人过去的时间。”
在材料采买和运输方面,葛士阳表示改善型需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施工需要使用30块砖、2包水泥和1包沙子,以前可能卖水泥砂浆等材料的都在小区里面,下楼就能搬上来,马上就能解决问题,现在可能要从外地掉,不仅成本高,效率也成问题。另一方面,改善型需求还体现在对装修时间的限制上,比如房子的翻新,楼上楼下都有邻居在住着,不会允许装修公司有太长的施工时间,太大的噪音也会引起邻居的反感。
葛士阳认为效率将是决定装企活下去的最重要的标准,因为说到底家装行业就是一个最原始的手工作业,行业属性决定了家装的整体效率不高,但行业疯狂增长的时代对效率的要求其实是没那么高的,而且原来在一个小区集中装修的话,效率问题不是很明显,一旦散开的话它就会特别明显。“看谁先把效率拉起来,如果拉不起来就导致这种矛盾的加剧,谁解决了谁生存下来,谁没解谁出局。”
疫情在加速装企的出清,葛士阳称今年深圳当地有些装企撑不住成本压力最后倒闭,而疫情就是压垮这些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表示疫情发生的前两年基本上没对领航装饰产生什么影响,业务依然保持着原有的上涨趋势。但今年受疫情的影响确实比较大,而原因则是客户变少了,客户花钱的欲望也降低了,另一方面疫情的防控措施也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我们公司已经封过五次了,客户来不了,员工出不去。我们现在还有员工被封着,公司刚刚的解封。”
葛士阳是一位有着忧患意识的装企掌舵人,往往会站在长期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经营,在很早之前领航装饰就开始布局公司的数字化运营,在葛士阳看来,数字化是提升装企效率的必然路径,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数字化就能提升效率,他认为必须要有一整套配套系统才能真正提升效率,而数字化、产业工人和物流体系是这套系统的底层基础。葛士阳依然以客户的砸墙需求和购买水泥、沙子为例,他认为成本高的并不是原材料,而是管理成本,这也并不是数字化能完全解决得了的事情,“沙子不值钱,水泥也不值钱,但是沙子水泥弄到工地的成本比水泥本身还高。”
为了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领航装饰以分部在深圳不同区域4家分店为基础,建立了一套辅材仓储系统,并和物流企业合作,将配送的时间压缩到1个小时,而中枢系统则是数字化的管理体系,“方案一出来,我们所有的材料就出来了,然后他们在手机端一下单他们就会到物流中心了,物流中心接到信息就直接送到工地去了”,葛士阳表示,正是因为有高效的运营体系,领航装饰的用户体验非常好,用户的满意度也非常高。
葛士阳大学毕业只身带着2台电脑来到深圳,他做过高级设计师,也负责过公司的工程部,对深圳的装修行业有着深入的了解,也不断对公司的工艺进行过改良。2016年他开始自己创业,他表示之所以自己出来创业,主要是他发现家装行业的原有商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不仅效率低,客户满意度还不高,他认为分包制是导致效率低的症结,而领航装饰从创立开始便自己培养产业工人,以数字化和系统化解决家装痛点。葛士阳认为 目前领航装饰的这一模式基本上在深圳已经跑通了,在未来如果条件允许,或许会复制到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