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诸葛找房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高房价都是不合理的,毕竟随着这么多年房价的攀升,经济被拉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实业受到吸食、消费水平受到挤压,刚需购房者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玻璃大王曹德旺曾炮轰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不能再被高高捧起了,国家发展和崛起最终要靠实体经济”。
同时,他也直言不讳地表示,经济下行、艰难,问题出在房地产,建议削减不必要的投资,少搞房地产,禁止银行的资金和劳工资源流向房地产。细细一想他的话不无道理,过去这些年房地产突飞猛进地发展,确实吸纳了不少资金和劳工资源,造成很多实业资金得不到输血,发展受阻停滞不前。开工厂辛苦一年的效益可能只有几百万,过去几年若在地段好的地方投资一套房产,一年赚到的应该不止这个数。
但房地产强不算真的强,实业才能兴邦,科技创造产业强,才是一国真正实力的体现。所以国家这两年才以房住不炒为定位,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长期工作目标,不再靠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在一二线城市不断打补丁,管控土地市场,在三四线城市减少棚改力度,收紧一切房企融资渠道,严格控制资金向房地产的流入,制定新的LPR机制考核,严肃处理金融违规乱象。
这一系列转型下来,房地产彻底从“发动机”变成了“稳定器”,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就拿今年来说,相比三四月份那一波小阳春,苏州、常州、洛阳、南阳等地,接连刷新溢价火热的土地市场,如今却在上演“反转剧”:
9月18日,苏州有8宗经营性用地进入限时竞价阶段,最终4宗底价成交,一宗仅一家报名参拍的地块流拍,最高的一宗地块溢价10.69%;月初,武汉出让5宗地块起拍总价48.95亿,最终两宗流拍,仅达到预期收入的一半;9月17日,烟台高新区某地块挂牌截止后因无人出价而流拍…
而房企不仅拿地谨慎了,面对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并未如期而至,楼市成交量冷淡,不得不加大优惠力度,有的首付降为25%,最高降幅6000元每平米,有的要求全公司集体卖房,经理和总监级别也不例外,有的买房送物业等等。正当开发商都争抢着以价换量赢得市场先机时,一些地方住不住了。
这两天,一份网传的截图显示,桂林临桂新区召开会议,要求房企抱团自律,坚决抵制恶性扰乱市场、恶意降低抛售行为,并对某房企点评批评。
截图内容是否真实还未得到官方认证,但网络上关于该房企变相降价急于回款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但官方出面维护房价的案例,桂林并非第一个。比如今年6月份就发布过一则《关于稳定恩施房地产市场价格预警的通知》,针对某些楼盘断崖式降价的问题进行通报预警,业内对此的解读是“不准房价下跌”的信号。无独有偶,今年2月邳州市房地产商会也发布过一则《关于邳州房地产市场近期出现销售乱象的通报》,对个别楼盘降幅达2000元每平米的行为要求按备案价格销售,不得挑起价格战,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
有些人不理解了,这房价涨不可以,现在降也不行了?其实这不难理解,国家对房价的态度早已明确,既不希望过热,也不希望过冷,“稳”是双向调节,不仅要防止大涨,也要避免房价过快跌落,否则就是违背了稳定的初衷。人民日报曾针对禁止降价严厉喊话,为什么不能降价?因为违背经济规律,逆势而为不可取。
如今,房地产对经济的作用仍然存在,一下子撤去不现实,所以很多还没有买房的人,盼着房价大跌占便宜,这与做梦无差,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存在房价便宜到任何人都买得起的。
我们要搞清楚,调控的根本目的并非降房价,而是稳定大局,解决投机炒作过剩、房价涨幅过快、房价收入比不匹配等问题,核心目的是不让房地产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小编始终坚信,只要有国家为刚需的居住问题提供保障房,完善租购并举体系,购房者的居住需求得到满足,自然会减少去商品房市场掺和的人,房地产的投资属性会被大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