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和家用电器的增多,人们对用电量的需求日益增大,电线的使用量也随之增加。电线虽小责任却重大,它是家庭装修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建材,电线质量是否过关,直接关系着家装的电路安全。需知许多火灾、触电事故都是由于电线线路质量低劣引起的。因此,在家庭装修的时候,选择电线一定不能轻心大意。
一、电线选购第一步 了解电线小常识
电线用以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家庭装修时,电线是不可缺少的隐蔽工程装修建材。要选择到合适又优质的电线产品,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关于电线的小常识。
1、电线与电缆的区别
用于电路装修的线材我们通常统称为电线电缆,电线和电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一定要区分的话,那就是电线是由一根或几根柔软的导线组成,外面包以轻软的护层;电缆是由一根或几根绝缘包导线组成,外面再包以金属或橡皮制的坚韧外层。家装中一般不需用到电缆,电线就满足要求。
2、家用电线分类
电线分类多样,按使用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而家用电线相较于工程等其他用途电线,其对电线的功能要求相对较低。具体来说,家用电线有如下分类。
3、家用电线的常规尺寸
我们常听说的电线多少平方即指的是电线的尺寸,常见的尺寸有1.5平方、2.5平方、4平方、6平方、10平方这几种。电线平方是平方毫米,是指电线导线的截面积大小。
二、小心电线安装误区 用电安全至上
电线为家居带来了光明、让生活充满了各种乐趣、满足家人的生活需求。但是在做电线安装施工时,如果出现疏忽,容易让家居环境出现各种的安全隐患。
误区1:强弱电共管
我们的家庭常用的是交流电,一些施工队为了施工方便,直接将所有的电线收纳在一起,电源线、网线、电话线等都放在同一个底合中,这样线路之间会受到干扰,导致信号不稳定。还会为家居发生火灾埋下隐患。强弱电应该分开走线,严禁强弱电共用一管和一个底盒,强电线路平行间距不能低于3cm,最好是50cm,交叉必须成直角。
误区2:重复布线
有些施工人员为了让管线看起来更加清楚,每一条电线都使用一根管线,这样,墙面内部就埋下了不少的管道。让日后维修的时候,难以找出问题管线的位置,或者必须破坏墙面与地面的大部分结构,才能找到问题点。一般来说,线路应该做成“活线”,在不超过管线容量的百分之四十的情况下,将同一走向的电线放在一根管内。这样既经济,又避免了日后维修的麻烦。
误区3:电线不加套管直埋
有些不负责任的施工方在施工时将电线直接埋到墙内,电线没有用绝缘管套好,电线接头直接裸露在外,这样容易引发安全隐患,是典型的偷工减料现象。在日后的生活中,电线缺少保护,容易被老鼠咬断或者收到外部的损伤,而电线短路。电线的铺设规范明确,电线外必须有绝缘套管保护,接头不能裸露在外。因此,在施工监理的时候,业主必须监督好施工方是否按要求施工。
误区4:插座导线随意安装
电源导线必须使用铜线横截面。如果住的是旧房子,一定要把原来的铝线换成铜线。因为铝线极易氧化,接头处容易打火。曾有调查显示,使用铝线的住宅,电气火灾发生率为铜线的几十倍。另外,很多家庭为了美观,会采用开槽埋线、暗管铺设的方式.布线时一定要遵循“火线进开关,零线进灯头”的原则,还要在插座上设漏电保护装置。
三、家居电路重安全 电线需定期保养
超负荷也叫“过载”,电流通过电线会使电线发热,这本来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超负荷使用,细电线通过大电流,就容易引起火灾。
室内安装明线,环境温度不应高于35c。在电线安全载流内选用电线,电线不会发生过热。但用电量超过电线的安全载流时,电线会发热,电线的发热量和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电流强度增加2倍,发热量就比原来增加4倍,会造成电线过热,容易引起火灾。
1、电线超负荷的原因主要是:
新线选线太细,截面小;在旧线上任意增加负荷;保险丝选用不当。保险丝选细了,经常断电,不利于供电;保险丝选粗了,超负荷时保险丝不断,造成过热烧坏电线绝缘层,也容易引起火灾。
2、电线保养注意七大事项
电线使用期限的长短,取决于电线的质量和电线安装的环境。电线主要靠外面一层包皮绝缘,时间一长,受到腐蚀性气体的腐蚀,绝缘性能逐渐降低,慢慢老化变硬,发脆或脱落。电线失去绝缘的性能是很危险的,如果两根电线碰在一起或火线碰到与大地相接的东西,就会发生跑电现象,使局部电线的温度升高,产生火花,造成火灾。因此要注意:
一、电线不要受潮,受热,受腐蚀或碰伤。
二、电线用到一定年限要注意检查,发现毛病,应及时更换。
三、电线不要超负荷使用。
四、经常检查家中电气和线路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
五、对于老式建筑的线路、发现被水淹没或淋湿,特别是线路年久失修发生老化的应立即请电工予以抢修。
六、对于容易被洪水浸泡的线路,应请电工迁移线路,采取高架、防潮措施。
七、雨天如停电应立即切断电源,请电工检查原因,并派专人加以看护。
温馨提示:更多实用装修知识、工地实景跟拍,敬请关注掌上齐家网(微信号:mall_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