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居装饰品。不少人认为,窗帘是家居中最普通的物品,顶多一千元就能搞定。但在实际选购中却发现,从选购到安装,窗帘的花费远远不止这些,其中暗藏了许多容易忽视的猫腻、陷阱。本期陷阱实录,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在窗帘选购时我们经常会碰到却也容易忽略的一些猫腻,谨防买窗帘的过程中吃哑巴亏。
案例回顾
市民张女士在二环附近购买了一套新居,装修时,她来到一家窗帘商店,在购买客厅窗帘时,销售窗帘的小姐告诉她要按照1:2的比例选择布料,也就是说,张女士客厅窗户3米长,需要按照6米的尺寸来购买窗帘布料。对此,商家给出的解释是,多出的尺寸是做窗帘褶皱的,这样的重叠会给人视觉美感。
听了促销员的话,张女士觉得有道理,而且回想一些宾馆也是这样做的,于是就照商家说的作出选择。等张女士到邻居家一看,发现同样的窗户,邻居家的窗帘只用了4米布,效果也很好。这样算下来,为了那些美丽的褶皱,孙女士多花了200多元。
窗帘选购常见销售陷阱
陷阱一:以褶皱名义诱导买家多买布
一幅窗帘悬挂出来,自然要有些褶皱才会显得美观。正是这个原因,窗帘店老板们便会以褶皱的名义诱导顾客多买布。比如你的窗宽2米,算上左右两个边位,宽度可以增加到2.2米左右,假如你没做功课就前往购买,老板可能就会告诉你要买6米左右的布,那样褶皱才会更好看。实际上,从悬挂出来的效果看,布的宽度一般在窗宽的1.5倍左右就足够了。
买布前,一定要量好窗的尺寸,并预留些左右两边的宽度。到市场后,直接告诉老板剪多少布就行了。
陷阱二:促销限制条件多
有的商家在窗帘销售旺季大打促销牌,承诺打折优惠等,但却对有关限制条件只字不提,消费者一不注意就交了定金,在结算时才知道有限制条件,要达到一定的总额才能获得优惠,这时商家会以没有达到条件限定要求为由不予优惠。
陷阱三:模糊花边用量
一套布料价格仅三四百元的窗帘,取货时却要支付八九百元甚至上千元,多出来的费用花在了哪里?答案是“花边”。为了美观,消费者在选购窗帘时大多喜欢加些装饰,即花边,这让商家有了“做文章”的机会。
事实上,花边的价格虽然不贵,每米10元—20元左右,但用量不少,一些商家在与消费者签订协议时,往往只写花边的单价,不注明需要用的尺寸,当消费者结算时发现因花边用量太大而超出预算时,又苦于之前没有注明交易信息而无法维权,只好商家说多少钱就付多少钱。
陷阱四:辅料贵过主料数倍
购买窗帘,并非只是买块布这么简单,还涉及必须配置的辅料如布带、花边、导轨、挂钩、滑轮、坠子等等大小配件。而这些辅料,就是买家最容易挨宰的地方。一套窗帘下来,所有辅料的费用比主布料还要贵一倍甚至是数倍。
据了解,一些档口的窗帘布报价相当实惠,最低的在20~40元/米左右,但是这些档口的布带却要20~30元/米;手工车工费这一块,有些档口不用算,有些则要计算。有从业人员介绍,不少商家都是能蒙就蒙,你得学会砍价了再来买窗帘。
千万不能只被布的报价吸引,一定要多比较其他辅料的报价,因为各种辅料的费用往往高过布的费用。比如最小的挂钩一个0.5元~1元,买家可以到专业市场购买,10元左右就有一大包了。
陷阱五:窗帘尺寸“缩水”
验收时,很少有消费者会去丈量窗帘布的尺寸是否够数,这给不法商家创造了可乘之机。例如,有的商家承诺消费者,按其家中窗户的实际宽度和高度来结算,即将实际的测量尺寸乘以相应的褶皱比例,让消费者感觉很公道,但做好后的窗帘尺寸会“缩水”。当消费者发现尺寸不够时,商家便会以包边、损耗、误差等借口进行解释。
由于窗帘制作的过程不透明,消费者即便发现窗帘尺寸不够也大多没有证据,只能吃哑巴亏。
陷阱六:收余料宰你没商量
在专业市场中,按固定长度卖布也是商家生财之道之一。目前,各档口的布料都是2.8米长,用不了2.8米的也得用这个长度计算。2.8米长的布足以做到落地的长度,但多数买家的窗户都非落地窗,只需2米左右就足够,那剩余的布料就会比较多。如果你不强调,商家就不会把余料给你,而是将它们留下自行做枕套等出售,这样你就又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精明的消费者,能省则省。一套房子的窗帘,余料不少,买家可以将它们要回来,或者就在现场让他们加工成枕套、茶几布、桌布等,加点车工费,物尽其用。
陷阱七:安装窗帘另外收费
“购买窗帘时协议上没有标明安装是否收费,可没想到,安装工人却要每套窗帘30-50元的安装费用”,家住张庄路的王先生今天向消协工作人员投诉。
据了解,商家推销窗帘时不提安装要收费,但实际上要收取安装以及支架、螺丝等费用,这也是商家惯用的伎俩。如果消费者只留意窗帘的费用,而忽视后期安装及配件的费用,等商家把窗帘制作、安装好了,才发现需要交付费用就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