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木家具以其独有的艺术欣赏性与实用性兼具、保值与增值性稳定等特点获得了高端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促使区域市场已由早期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延伸至二、三线城市。需求量的逐年增加与自然名贵木材资源逐年递减之间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因此,红木家具价格将呈现急剧上升态势。
追捧“假洋品牌”折射不成熟
备受世人关注的“达芬奇事件”,给广大消费者上了深刻的高端洋品牌“补习课”,人们在对这些家具“血统纯正性”识别中,又多学了几招“自我保护法”。与此同时,红木家具乘势而热,出现了“后红木家具时代”,也许这说明高端家具消费领域的价值观念正悄然发生了裂变。
笔者从权威部门了解到,中国作为世界的制作工厂,有诸多世界一流品牌的产品是在中国生产制作,这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与洋品牌对等的制作能力。而我国知名品牌的家具价格远低于同等质量的洋品牌甚至假洋品牌,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假洋品牌”反而备受青睐?除了不少消费者的攀比心理外,广告宣传的夸大及一些别有用心商家的误导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专家分析:我国虽具有承接国际知名品牌加工制作能力,但相关部门在质量管理的体制建立和实际监管执行上还存在着疏漏,出现了内销产品的质量总是略逊于出口产品的情况。同时,假冒伪劣与粗制滥造的国产商品泛滥于世,也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另外,达芬奇营销现象,也恰恰说明了在高端消费领域存在非理性消费的心理和崇洋媚外的事实,因而我们必须补上一课,多学几招“自我保护法”。
“达芬奇事件”催热市场
自“达芬奇事件”之后,国内红木家具市场人气陡增。笔者走访上海红木家具市场后发现,一些专卖店的营业额大幅增长,甚至出现了客户耗资数千万元到各个店面进行“扫荡式”购买黄花梨家具的状况。在徐家汇家居专卖店集中的区域内,近期客户前来订货的数量已经超出他们现阶段的生产制作能力,为保证制作质量,一些专卖店只能挂出了暂缓承接订单的告示牌。
在随机采访中,近半数以上的消费者表示,“达芬奇事件”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购买高档现代进口品牌家具时,需要持更为谨慎的态度!”而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这轮“红木抢购风”来得太突然,不少红木家具店没有过多的库存可供应,实际情况远超过预期,生产厂商有点“招架不住”了,众多厂商定制红木家具需要排到年底才有可能供货。专家提供的信息显示,红木家具行业近年来稳定发展,仅仅从几种名贵原材料的价格上来看,近年至少有20%以上的涨幅,红木家具的保值升值、可传承后代的优势已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同。在货币相对贬值和通货膨胀的预期下,这一优势还将受到认同与追捧。
红木家具价格居高不下
红木家具的持续升温,黄花梨、紫檀等传统家具名贵木材售价不菲,连老挝红酸枝这种以往以性价比取胜的木材,在短短两年中价格涨幅也接近了150%。那么,红木家具为何这么火?价格不菲的红木家具中是否存在“泡沫成分”?对此,中国家具协会的专家认为,红木家具价格的高昂主要由两大因素造成:第一,因资源稀缺而材质昂贵,抬高了家具价格的门槛。
例如,海南黄花梨木料的价格每市斤高达数千元。第二,红木家具没法实现全机械化和自动化制作,很多工序依赖于人工完成,而红木家具行业人工成本远远超出其他行业。在红木家具企业中,月薪过万元的木工屡见不鲜,而有经验的工头和技术好的工人年薪几十万元也并不奇怪,因此,红木家具的制作成本居高不下。
理性看待市场趋热现象
近期“达芬奇事件”催热了红木家具市场,部分消费者是否会因此将消费需求由现代家具向红木家具转变呢?专家告诉笔者,“达芬奇事件”将会促使消费者会在现代风格的高端家具面前更加冷静,去判断价格与价值是否对等的问题。这里深层次的现象是,权威部门应当抓住当前的特殊事件,提高全民对高档家具欣赏的价值观与美学观,全面普及健康、向上、科学的家居文化。
专家认为,现代风格家具与传统风格红木家具对应的是不同的消费需求,而现代风格家具取向更为经济实用,其实用和功能性非常吻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因此,这一市场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中国传统家具的价格与地位,不是由国内行业自我炒作的结果,而恰恰是西方各大艺术机构与博物馆在中国大面积收购传统家具将其作为顶级艺术收藏品,才引发了国内传统家具行业的兴盛与发展。而中国传统家具的实际价值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同的,因而近期红木家具市场的红火,可以视作部分高端消费人群对价格与价值判断后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