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能效虚标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大部分品牌中,这种划分等级的小标签非常直观的给了消费者一种参考的标准。但是恰恰是因为有了对比,让这标签有了被利用篡改的价值。低能耗意味着高价,但标签上的低能耗却未必是货真价实,如果价格低于其他产品,必然非常抢手。抢手。张贴能效标签是国家激励企业生产节能型产品的策略,现在成了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而铤而走险的牺牲品。恐怕只有加大罚款力度,提高罚款数额才能遏制这股不正之风。
“你买这台3000多元的小一匹空调,几年内就能把多出的钱给省下来了。”鸿福路一大型家电卖场的空调区域内,促销员正在替一名消费者算变频空调的“节能账”。这种贴着能效标签的电器在推出了几年之后成为了新技术的代表与节能的标志。
新技术总会给人带来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溶解在了你所使用的每一度电量里面,科技带来的变化有的时候像整个文明的演变一样难以被人察觉。当然这种演变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写在了家里跳动的电表中的,不过目前的电价虽贵却还赶不上空调价的零头,况且这台变频旁边还有一些不那么省电价格却便宜的多的“次级能效”的空调,2级能效,标价不过1700块钱。“1300块的电费,省到哪年才能省出来?”消费者显然对这样的推销嗤之以鼻。
如果省到2020年,能省很多钱。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定和有效地实施新的能效标准和能源标识,将节电277.5TWh,约折合节能量1.29 亿吨标准煤。二者共同的节电量相当于2020 年中国城乡居民生活预计总用电量的56 %。到2020 年,总共将减少1.10 亿多吨的碳排放量;氮氧化物的减排量将达170 万多吨;硫氧化物的减排量将达1833 万吨;大气颗粒物减排量将达1035 万吨。这些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显著减少对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用非浅。
所以假如每个人都愿意多花上千把块钱去买贴着1级能效标志的节能电器,那么对所有人,包括尚未面世的后代们都是有好处的。每个人太难,1000块钱挡住了大部分人。现在有一些人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既给你一个高等级的能效,又不需要你付出多余的一千块。这些人被称做“奸商”。他们欺骗了消费者,出卖了信誉。
2011年最新的调查就显示了这一严峻的现实,除了珠海双喜、江苏松桥、中山世禾等并不很知名的品牌出现能效虚标的问题,澳柯玛电风扇、法罗力电热水器这样的一线品牌同样榜上有名。
而去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更是大跌眼镜,其中暴露的效能虚标的问题涉及到了家用电器大部分一线品牌。包括松下、LG、格兰仕、海尔、美的。其中美的空调的6个样本空调中竟有4个样本的能效值虚标严重。
目前启动能效标识的方法是采取企业自我声明+备案+市场监管模式。而关于企业广泛存在的能效虚标的问题的规定是这样的。“根据未办理能源效率标志备案的、未粘贴能效标志等不同情况处以1万-3万元和5万-10万元罚款。《节约能源法》明确了能效标志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对于使用能效标志的违规行为最高处以10万元以下罚款。
10万块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尚属针刺入肉,有些刺痛,但对于美的等这样销售额过千亿的企业来说,简直不值一提,如果考虑到能效标识在消费者当中形成的信誉而带来的经济效益,违规的选择是稳赚不赔的。但透支信誉的本身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经济行为,等有一天消费者视这张标签为废纸,受到伤害的就是整个行业了。
国家政策的初衷在于鼓励企业研制环保节能的家用电器,因为研发环保节能的产品必然需要付出相应的研制成本,因此对于那些原本就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的企业比如海尔、美的来说,这是一项非常有利的政策,但对于那些较小型的家电企业来说,本身就不具备很强的研发能力,再加上有些企业原本就没有走高端产品路线,这样的补贴恐怕对于小企业来说并不具备很大的诱惑。二线的家电企业不仅需要资金的补贴,还需要国家提供研发技术的支持。
经过多年的实施和推广,买家电看能效已经深入民心。“我一个普通消费者,对电器不是很懂,国家提倡节能产品,我就认准能效等级。”吴先生说。然而,对能效标识制度的质疑却未曾停止。我国能效标识制度实行“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模式,实际是对企业诚信的极大考验。
而在中间环节,同样有钻漏洞的可能。一位有着家电生产经验的家电商家向记者透露,不排除有商家为了多赚点钱,私下标高能效。“这些标签又没有防伪标志,从技术上来说并不难,而且成本也很低,假币都可以做,更何况是这些标签。不过关键还是看商家的良心啦。”
良心遇到人民币,恐怕就得开始算钱了。知名品牌尚且如此,何况是竞争力不强的杂牌军?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国内主流家电制造商高层说。如果这种标签失去可信性,将会减弱中国政府为节能所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