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一个“11.9”消防日,11月本应是防火意识最深入人心的一月。上海某高层公寓的大火却与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再联系到前几日的清华校园内的火光,以及之前的吉林商厦大火,令这个月份充满了吊诡气息。
目前,那场大火的遇难人数已升至53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些退休教师在自己的家中,面对四面围困的大火和浓烟,是何等的恐慌与痛苦!这不亚于恐怖片!然而现实中,我们对于消防提示的态度,却总觉得这只是一种“温馨的提示”,而从未当作“长鸣的警钟”。
正如目击了整个火灾过程的韩寒所说,本以为是一幢在建的楼房,着起来,未必会有太大后果,但谁会想到被脚手架与尼龙网包裹着的,是280多位本来相安无事的居民呢?正因为之前这样的建筑工地,屡有小火情发生,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这种习以为常便成了冷漠——对消防意识以及生命安全的冷漠。
上一次如此触目惊心的城市灾难,是发生在成都的公交车大火。之后亡羊补牢,各地纷纷检查、加装公交车上的消防设施,但那时为何没有想到加强城市别的地方消防隐患的排查呢?可以想象,这次灾难后,各地又会对建筑、装修领域的消防安全进行大检查。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能否会改变呢?
和矿难等生产事故一样,城市里的安全事故,绝大程度上都是人为造成,但正因为后者更多与生活有关,人们不相信岁月静好的日子里,会发生这样的残酷现实;即使发生了,也将其归结为一种偶然,在对别人的遭遇唏嘘不已之后,又会为自己侥幸起来。
真的只是偶然吗?一直在现场的韩寒的另一句话或许更可玩味:“我不明白,好端端的大楼,为什么要围起来搞外部装修?”其实,高楼、装修,正成为中国大多城市中的一个典型景象。建的楼越高,可以看作腾出更多的空间,尽量缓解城市的拥挤;失火的那28层大楼的装修,据称是“外立面墙壁节能保温施工”,这也可以看作是为了让里面的居民更舒服。这样都可以符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但就在这迅速的建高楼、刷墙面的进程中,在疾速城市化的狂欢中,有一些常识被忽略了。
那就是,只有更安全,才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