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的生活态度
2018-05-28 11:54:01浏览1507
#经验灵感#给房子装修,不管是首套定居房、两套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第二套房,甚至第三套房。每一套房子的生活诉求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是同样的首套定居房,也因主人的需求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装修要求,这些背后都是我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态度取决于人的职位级别、收入、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这些外在因素会加成在人做出选择之前,从而导向了一个个合理的结果。
对于装修而言,大体有三种需求模型:一、经济模型这是放四海而皆准的原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什么是经济模型,用大白话讲就是我有多少的预算,在预算的范围内尽量放大对装修的各种需求。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性价比。赚钱那么辛苦,自然要把钱用到刀刃上。好比现在国产SUV车很热销,卖点就是好看的设计(陆风和路虎都已经分不清楚了),大空间,倒车影像、自带导航、座椅通风、安全气囊、全景天窗、真皮座椅等高配置,但是在发动机、变速器、地盘、电控设备、人车智能交换系统上,却是国产汽车未来要走的很长的一段路,这些部分平时看不见,也未必能看得懂技术参数,恰恰就是这些平时看不见的部分,决定这整车的品质和价格。所以,经济模型下,不能无限放大性价比,貌似大而全,应该把有限的预算优先满足重要功能需求上,比如水电的安全与保障,防水的滴水不漏,符合人的生活功能的设计、空间的高利用率、环保等,只有有侧重点的取舍,才会居住得更有舒适感。毕竟这是价格导向的。

二、功能模型房子装修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所以满足各种生活的功能性、设计性、舒适性,装修的核心都是“对人的关怀”,这些就是功能性。在满足了功能为第一取向的前提下,去考量预算的用度、合理以及可控。对于功能,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地暖系统是很好的,从功能上讲,符合热能自下而上的循环原理,而且人体对温度的感知必定是脚部优于头部,同时循环热水还可以与生活用水链接,解决了常规空调吹的人头发热,脚底冰凉的尴尬感,所以从功能上讲,地暖系统是很好的。从另一方面,满足什么样的功能,就要承担什么样的代价,按一套100平方的房子来说,一套地暖系统下来,造价在2万左右,后期运行的费用(主要是燃气费,因为地暖一旦打开就是24小时不停的),一年最多按4个月的使用时间,每个月的运行成本在1500-2000的样子,一年用4个月,即6000-8000。造价2万左右,年运行成本6-8K,这样的开支你是否能接受?功能模型下的选择核心是:选用某一个功能后,对居住体验是否有提升?提升有多大?这是优先考虑的。不管是中央空调还是柜机挂机,其送热都是自上而下,而人体对温度的感知最舒适的模式却是自下而上,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舒适度肯定是地暖更好。那能不能用地暖取代空调呢?不能取代!(不是说有了地暖就一定不需要空调),原因就是地暖的供热是靠热水循环,管内热水一般在50-55°,传递到地面上一般在24°左右,这种热源不吸收空气水分,人感舒适。而空调的供暖更像是一种空气加热,需要消耗空气中的水分,所以时间长了,人会觉得干燥不舒服。如果仅仅用地暖,那么冬天还是感觉有点冷的,毕竟靠地暖的热度不足抵消冬天的寒气。所以谈不上谁取代谁,只是怎么搭配。其他有利于提升居住舒适度的功能取向都是如此。

三、个性化需求这个个性化是最能体现出因人而异的,首先肯定要脱离经济模型,其次也不是单纯的功能性,更多的是满足符合我这个人的独特价值(品位)取向。就像奔驰AMG系列,常规的车型,功能已经很强大,在强大的基础上再精进一步,更强的发动机参数,更短的百公里加速、更韧劲的弯道转向等,不做高端的一群人,而是要做顶端的少数人。装修中怎么体现这样的个性呢?更先进的材料,比如瓷砖,我们常规所知道的瓷砖就是黏土加石英等高温烧制的,不管是釉面砖、抛光砖还是大理石砖,甚至玉石砖,其本质仍是黏土为主要原料,国际上像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对砖的加工工艺早已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了,如煅烧石砖,木石砖等,光从材料语言上就已经脱离了常规装修的范畴,这样的装修方向是艺术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所以,像LV,古驰这样的奢侈品牌也在搞装修了,起点更高,定位更顶端,因为这不是钱不钱事,而是一个阶层身份的印证!一个做门窗的供应商跟我说,马云家的别墅门窗是他做的,配置亮点是纯铜+防弹,造价近一万一个平方,这个不说不知道,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对门窗的理解范畴。我们的不可思议,只是人家的不过如此,这才是阶层的个性!
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因为背后都是人的差异。装修也是如此,终究是住在里面的,用专业、守信、用心的态度做装修,也是以同样的态度面对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