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居百科

软装百科 - 饰品筛选分类

圆雕的历史

圆雕的历史

  进入明代,石狮产品多起来,常见的有两大类:庙宇、府第、坟冢前的守护狮和各种柱头上的小坐狮。崇武三元宫前、螺城北关李氏与刘氏宅第前、洛阳刘望海坟前的石狮就是这时期的作品。其线条刚直简洁,造型悍健威武,很少在细节装饰上斗巧,保存着北国质朴粗犷的风范和威慑神圣的内涵。万历年间(1573~1620年)在菲律宾的惠籍华侨石工雕制的一些圣婴耶稣大理石塑像亦为时人所赞赏。
  明末清初,由于青石料的广泛采用,以狮子和后期透雕龙柱为主的各种圆雕工艺品层出不穷,其工艺以镂空技法和精细的钎凿斧剁见长,并注意线条流畅、结构匀称、形态逼真,达到形神兼备。清代五峰石雕圣手李周把绘画艺术运用于石雕工艺,艺术风格发生巨大变化,由质朴粗犷向精致细腻、飘逸灵动方向发展。李周所雕制的福州万寿桥18只“拳头狮”、福州兴化会馆一对石狮和福州南郡会馆的两根青石龙柱等作品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南郡会馆的龙柱被誉为“李氏蟠龙柱”。此后,惠安石雕技艺大进,佳作纷呈,尤以青石龙柱雕刻为最突出。先后雕制安溪、晋江及惠安等地一些寺观庙宇的龙柱、花鸟柱、人物柱。其中晋江安海龙山寺的一对青石蟠龙柱被誉为具有闽南独特风格的石雕杰作(该寺后来为台湾数十座龙山寺奉为蓝本,争相仿效),
  安溪文庙的龙柱也很有特色(该庙建筑被称为“冠八闽”),还有惠安东岳庙能以击打的声响分辨雌雄的龙柱及沙格宫的被誉为“雕工上乘,为他寺所少见”的龙柱,等等。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惠安工匠应聘为台南的福建龙海角尾镇白礁后裔建造学甲慈济宫;同时,还精心雕琢10根盘龙石柱和两根篆刻方柱,运回龙海,建造白礁慈济宫。
  这个时期还有寺院、祠堂及纪念性建筑物门前或庭院里的石狮,品种繁多,有绣球狮、挠腮狮、扒耳狮、古钱狮、北京狮、带子戏狮(母子狮)等。小者百十来公斤、巨者重达数吨。其艺术风格多由悍健威猛转向玲珑华美,石狮呈喜气慧气、形状为嬉戏滑稽,线条圆转流畅,神态天真活泼,象征吉利、迎祥、纳福。充分体现纤巧、流利的“南派”风格。其代表作有福州鼓山涌泉寺前的雌雄绣球狮(李周作)、崇武丰山宫一对石狮(蒋国荣作)、福州法雨堂庭院栏杆上的小石狮(蒋文子作)、厦门梧村石坊下的1对石狮、福州于山法雨堂门前石鼓上的三狮戏绣球、南京中山陵的醒狮、厦门南普陀大殿前的石雕狮,等等。这些作品有的采用多处镂空,多层结构,雕工十分精细。
  19世纪末旅外惠安工匠还为马六甲清云亭雕刻一对石狮子,为福建会馆雕制一对龙柱,为泰国王宫雕凿许多石人和石马。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蒋双家在崇武城隍庙前雕刻一对石狮。光绪末年,蒋文子在北京颐和园工艺竞赛时雕的青石镂花鼓椅、圆桌作品,被誉为“石雕之冠”。
  清末民初,五峰石雕名匠承揽台北龙山寺石雕业务,其中的8根龙柱(1对翻天覆地龙)、花鸟柱等作品,技艺出众,影响深远,为一代杰作。
  民国初年,蒋文子还雕镂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石龙柱和福州《铁拐李像》,两者均为名作,影响很大。此外还有民国期间,惠安东岭梅庄溪龙寺一对雕有翔龙配八仙,双层结构的龙柱,技艺绝无仅有。这个时期堪称惠安石雕大出成果之黄金时期。全国仅有的三对“翻天覆地龙柱”(台北龙山寺、安溪文庙、惠安沙格宫)均出于惠安艺匠之手。 

相关文章
千岛湖水下狮城考古 探索被水淹没的历史古迹
泥塑作品欣赏 泥塑的历史
欧式油画的历史 欧式风格特征
这个纯净如新的家 居然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漳平水仙茶功效 水仙茶的历史发展
返回

家居百科

back